而且這種電池製作簡單,成本低廉,可以完美取代現有的各種型號的電池。
黃樂滿意地點了點頭,這個項目的前景相當的給力,他已經能想象那群電動汽車的BOSS上門求發貨的畫麵了。
收回了YY,黃樂對α1表達了感謝:“謝謝你,α1,謝謝你刻意幫我選出這幾項技術,非常符合我現在的身份和經曆。”
【呃?】α1有些愕然,之後卻又澆了黃樂一盆冷水。【請原諒,植入者,我並不是刻意去挑選,隻是結合資料後做出的最優選擇。】
黃樂尷尬地笑了笑,不由轉換了話題:“對了,α1,你說結合現有技術,為何沒有選擇那個大熱的石墨烯電池呢?”
【石墨烯的製備比這個要麻煩,需要一點點突破才做得到,而且,石墨烯材料明顯用途更廣,沒必要局限在電池上。】α1解釋道。
沒等黃樂有疑問,α1後麵的話讓黃樂的眼睛更加閃亮。【而且,我還推算出兩種更好的電池技術,遠比你們推算出的石墨烯電池更強大。】
黃樂馬上忙不迭地催促α1將後麵那幾種技術資料放出了看看。
3排文字分別出現在眼前。
第一種是石墨烯材料製備技術。
α1使用的是一種微生物剝離法。
這種方法利用了一種特殊菌類,這種菌類能夠快速、完美的將石墨內的碳原子剝離,隻要配合相應的設備,能以這些菌類為基點製造出單層、雙層和多層等石墨烯!非常適合大規模製造。
黃樂眼睛一亮:這方法好啊,不過為何沒人發現呢?
原來,這種菌類並不存在於地球,隻存在於α1的數據庫,必須通過篩選合適的菌類進行基因改造才能得到。
看到這裏,黃樂已經大概明白了α1的意思,確實,如果沒有α1的數據庫,人類估計是無法找到這種方法的,不過,這種菌類確實強大。
這種六角型呈蜂巢狀的細菌,細胞外有一層可以將外界環境完美隔離的外膜。最主要的是它們需要吸附在物質內部與它相同形狀的原子結構層上,才能存活。
但是,它們無法承受任何強大的壓力,一旦它們受到外部輕微的擠壓,就會瞬間死亡。死亡後,它們會自然分解,然後單獨留下一個最原始的碳原子!
這種微生物剝離技術,也正是利用這一點,才能做到最效率和完美!
所以,隻要培養出這種菌類,通過以有的液相剝離法的前期手段,就能完全避免現有液相法的全部缺陷,並且能大規模製造!
看完了這個,黃樂嘴角都合不上了,這可是石墨烯的大規模製備方法,哈哈。
還沒完,黃樂連忙把視線投向那兩種號稱比石墨烯電池更強的電池技術上。
一種是生物生物合金電容電池。
這種電池所用的材料已經不是純粹的金屬,而是一種生物合金,它有著極高的效能,能源密度幾乎是石墨烯電池的4倍,達到7800WH/kg,最主要的是,有著自我恢複的特性,使用年限可達百年。
另一種是元素固體電池。
這種電池更是突破了現在的電池體係,更像是現在的燃料電池升級版,不過,使用的是一種特別配比的元素溶液,通過一種生物細胞來帶動,能源密度已經達到駭人的43000wh/kg,使用年限也長達數百年。
好吧,果然是α1的風格,帶著濃厚的‘生物’味。
感歎了一陣,黃樂的思緒散發開來,不由問道:“α1,這些電池之後,更先進的還有那些?列出來看看!”
【沒有了,植入者。】α1的聲音平靜地響起。【電池技術就隻有這幾項了。】
黃樂大奇,連忙追問:“不可能吧!為什麼?”
α1的解釋讓黃樂無法置信。
原來,對於‘創造者’的層次來說,電池完全沒有必要,他們使用的是各種版本的完全的、小型化的生物反應爐,以滿足各種層次的需要,電池這產品,對於他們來說,太LOW了。
比如那元素固體電池,就完全是生物反應爐的略化低級產品。
黃樂隻能對這些說法表示五體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