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例來說,蘋果公司在2001年推出了iTunes網上音樂商店。當時,網上正流行免費下載,很多人都對網上商店與盜版競爭束手無策。絕大多數人都相信,人們可以免費獲得一首歌時,是不會花1美元購買這首歌的。但喬布斯卻提出了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即“顧客體驗”。音樂迷登錄iTunes網上音樂商店,然後輕輕點擊一下鼠標,就可以購買到自己想要的音樂,而無需在音樂下載的網站上浪費時間找歌。在保障質量與可靠性的同時也很方便。喬布斯認為,自己也不懂得該如何說服人們不再使用盜版音樂,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給人們提供一根“蘿卜”,而不僅僅是“大棒”。喬布斯提供給人們的這根“蘿卜”就是更好的用戶體驗。
很多商家都懂得要以顧客為中心,喬布斯極度信奉這一原則。喬布斯認為,很多人在設計產品時,往往會將產品弄得非常複雜,結果導致其因無人問津而終結。他曾經多次說過,iPod的出發點是用戶體驗,而不是一個小型的硬件或新的芯片。喬布斯從一開始就對如何控製內容導航進行了一些有趣的觀察。iPod是公司的焦點,但喬布斯認為過多地去做那些與設備本身有關的事情有可能導致設備變得非常複雜,因此他不會去做這些事情。喬布斯認為,設計的關鍵在於去掉那些沒有用的部分。
在蘋果公司,簡化已經成為設計流程的最重要一部分。幫助顧客減少選擇產品功能的數量,是蘋果公司產品簡化的重要原因。喬布斯認為少即意味著多。他說,使複雜的技術變得讓每個人都可以充分理解,是蘋果公司最應該做的事情,而且,隨著技術變得越來越複雜,消費市場也更加要求生產簡化的產品。
艾爾克·鄧奧登是荷蘭愛因霍芬科技大學的一名教授,他在一項研究中發現,有差不多一半運轉狀態良好的產品被消費者要求退貨,使用者無法弄清楚如何操作這些產品是退貨的真正原因。鄧奧登發現,顧客去摸索新購買的設備缺乏耐心,他們隻願意為此花20分鍾時間,如果超過20分鍾,他們就會放棄那些還弄不清楚的產品,然後要求退貨。這些商品包括手機、DVD和MP3。
飛利浦公司是鄧奧登的客戶之一,他曾讓這家荷蘭電子巨頭的幾名管理人員將幾件產品帶回家使用一個星期。這些管理人員大部分都是技術愛好者,盡管如此,他們也不能成功使用這些產品。在親身體驗了普通消費者的經曆以後,這些產品開發人員對自己創造的“混亂”感到十分震驚。
鄧奧登認為,之所以出現這種尷尬的局麵,是因為在早期設計階段就沒有良好地描述和限定這些產品的基本特征,也就是說,對該產品的主要功能沒有做出清楚的界定。結果使大量特征和性能被設計者加入產品中,最終使產品變得撲朔迷離、一片混亂。這種事情在電子消費品和軟件設計行業中司空見慣,一些工程師製造出的產品往往隻有他們自己明白。像Creatives公司的Nomad Jukebox播放器,這種早期MP3的界麵讓人難以理解,也許隻有怪人才會喜歡。
很多從事電子消費產品設計的工程師都有一個錯覺:要使產品越有價值就必須增加它們的功能。在這種設計理念的指導下,很多工程師逼迫自己往新版產品中加入更多功能,在營銷時,這些產品往往被稱為“新的改良版”。但喬布斯並不這樣認為,他認為便於使用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擁有更多功能。例如,iPod為了避免將設備複雜化,沒有激活軟件的調頻收音機和錄音功能,盡管它具備這些功能。而蘋果公司在公眾場合也公開宣傳這種簡化,有趣的是,蘋果公司這種近乎毫無顧忌的簡化居然造就了一種與眾不同的產品形象。當然,蘋果公司並不會刻意追求與眾不同,因為它認為,人們很容易就能創造一種與眾不同的產品,但意識到產品的與眾不同是不斷尋求簡化帶來的結果,這才是真正令人激動的。
很多公司都宣稱自己以用戶為中心,他們會主動親近自己公司的顧客,詢問顧客渴望得到什麼樣的產品,並把這稱為“以用戶為中心的創新”,這種創新受反饋和核心小組的驅動。但是喬布斯的做法與他們不同,他會極力避免將自己關在會議室裏,而是親自參與研發新產品的過程,甚至將自己看做是一個普通用戶,並且把自己對產品的反應反饋給工程師們。一旦發現有很難使用的功能,他會立即命令工程師將其簡化,要求他們去掉那些沒有必要或者令人迷惑的功能。喬布斯是一個很好的用戶體驗者,他認為產品符合了自己的要求,就能符合絕大多數用戶的要求。
當然,這並不能說明蘋果公司忽視顧客的反應。事實上,公司非常重視行業趨勢,而且曾經對已經擁有的顧客基礎進行大量研究。但是,公司發現,這一做法導致的最終結果是將某些事情複雜化,因此,很難通過用戶小組進行產品設計。事實也是如此,顧客在很多時候並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隻有在見到產品時,他們才弄清楚自己的真正需要。
在蘋果公司,喬布斯是當之無愧的一人核心小組。他不是工程師,沒有接受過正式的工程或編程培訓,也沒有很高的學曆,這些卻成了他的一項優勢:他可以以一個外行人的身份進行思考,而不會受工程師的思維方式的限製。正因為如此,喬布斯是蘋果公司裏的一個普通員工,也是蘋果公司的一個理想顧客。
加利福尼亞州芒廷維尤計算機曆史博物館的高級館長戴格·斯派塞這樣評論喬布斯:“他在技術方麵達到了嗜好成癮的程度,一直從事與技術有關的工作,從十幾歲開始持續到現在,這使他在技術上有意識地關注行業發展趨勢,就像一名優秀的股票分析師那樣。同時,因為他沒有接受過正式教育,他擁有外行人的見解,這是一筆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