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賣產品,不如賣身份(3 / 3)

秘書反問道:“請問亞曆山大的秘書是誰?”

拿破侖張口結舌,無法回答。他聽懂了秘書的話:連亞曆山大的秘書都無人知曉,何況是你拿破侖的秘書?

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人們往往隻能記住那些表現最佳的領導者,而記不住那些默默工作的人,如同人們隻知道拿破侖,並不知道拿破侖的秘書是誰;隻知道亞曆山大,不知道亞曆山大的秘書是誰。

在這個世界上,想當領導者的人不少,真正能夠成為領導者的卻總是不多。李開複說,許多人之所以不能成為領導者,就是因為他們把“成為領導者”隻當成一種人生理想,而沒有采取具體行動。那些最終成為領導者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不但有理想,更重要的是他們把理想變成了行動。李開複很欣賞英國前首相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他說撒切爾夫人是一個勇敢表現自我的領導者。

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出生在英國一個不出名的小鎮,自小就受到嚴格的家庭教育。父親經常對她說:“孩子,永遠都要坐前排。”父親從小就給她灌輸這樣的觀念:做任何事情都要力爭一流,“即使是坐公共汽車,你也要永遠坐在前排。”這是父親對她的教誨,父親從來都不允許她說“我不能”或者“太難了”之類的話。

正因為從小受到父親的“殘酷”教育,瑪格麗特培養了積極向上的決心和信心。在學校裏,瑪格麗特永遠是最勤懇的學生,是最優秀的學生之一。她以岀類拔萃的成績順利地升入當時像她那樣出身的學生很少奢望進入的文法中學。

在瑪格麗特滿17歲的時候,她就將從政作為自己的人生追求。然而那個時候,進入英國政壇要有一定的黨派背景。她本身出身於保守黨派氣氛的家庭,但想要從政,還必須要有正式的保守黨派關係,而當時的牛津大學就是保守黨最大的俱樂部所在地。

一天,瑪格麗特走進校長辦公室說:“校長,我想現在就去考牛津大學的薩默維爾學院。”

女校長難以置信,說:“什麼?你是不是欠缺考慮?你現在還沒學過一節課的拉丁語,怎麼去考牛津?”

“拉丁語我可以掌握!”

“你才17歲,而且你還有一年才能畢業,你必須畢業後再考慮這件事。”

“我可以申請跳級!”

“絕對不可能,而且我也不會同意。”

“你在阻撓我的理想!”瑪格麗特頭也不回地走出了校長辦公室。回家後,她取得父親的支持,就開始了艱苦的複習、學習備考工作,並且提前幾個月便就到了高年級學校的合格證書。她參加了大學考試,很快便收到了牛津大學薩默維爾學院的入學通知書。

上大學時,她憑著自己頑強的毅力和拚搏清神,硬是在一年內全部學完了本來需要學習5年的拉丁文課程,並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其實,不隻是學業上出類拔萃,在其他方麵,如體育、音樂、演講及學校活動等,瑪格麗特也都一直走在前列。校長這樣評價她:“她是我們建校以來最優秀的學生,她總是雄心勃勃,每件事做得都很出色。”

四十多年後,對人生理想孜孜以求的她終於如願以償。她連續4年當上保守黨領袖,並於1979年成為英國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壇11年之久,成了英國乃至整個歐洲政壇上一顆耀眼的明星,被世界政壇譽為“鐵娘子”。

瑪格麗特的成功,在於她不僅有“永遠都要坐前排”的理想,而且把理想變成了爭創一流的行動。無論是在學習、生活還是在工作中,瑪格麗特時時牢記父親的教導,總抱著一往無前的精神和必勝的信念,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克服一切困難,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到最好,以自己的行動實踐著“永遠坐前排”。

當然,沒有人天生就是領導者,即使那些最偉大的領導者,也是從做跟隨者開始的,隻是他們並沒有讓自己停留在追隨者的境界。他們在做跟隨者時,就不斷地從不同的領導者那裏獲得知識,培養自己的領導才能。他們有“爭當第一”的強烈欲望,敢於冒大的風險,通過不懈努力,終於使自己成為有能力的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