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童彥若的話,潘澤的瞳孔中閃過一絲警覺和忐忑。在用目光與童彥若對峙了幾秒鍾之後,她重新坐了下來。
“好吧,我聽聽你的假想情節是什麼。”
“剛才的故事對你來說並不陌生,不過接下來的三段內容你一定會感到新鮮的。”童彥若依然以一副閑適姿態靠在椅背上,向潘澤娓娓道來。
“第一段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一張照片和一段視頻,時間都是聚會舉行前幾天。先來說照片吧,照的是一個書櫃的底層儲物空間——裏麵沒有一本書,而是滿滿塞了好幾個電水壺包裝盒,而且,每個的款型都不一樣。”
童彥若忍住沒有去看潘澤的表情,其實他能想象得到。
“視頻內容也並不複雜,甚至可以用單調來形容——以仰拍角度拍攝的一間廚房,一個斜背對鏡頭的女人站在操作台前,一遍一遍用電水壺往玻璃杯中倒水。因為拍攝角度的原因,在鏡頭裏隻能看到一隻玻璃杯,但在實際情況下,操作台上一定還有第二隻玻璃杯。視頻結尾處的一個細節印證了這個猜想——那女人往櫥櫃中放玻璃杯的動作重複了兩次。至於照片和視頻的拍攝者,我想你能猜到。”
潘澤咬緊後牙根,不讓自己胸腔中那充滿憤怒與詛咒的三個字脫口而出——潘彼得!她盡量以不易察覺的幅度作了個深呼吸,讓自己忽然加速的心跳平複下來。此時此刻,她知道自己必須保持頭腦的絕對清醒……
“第二段故事發生在聚會當晚。”童彥若沒有給潘澤太多喘息時間,繼續說道。
“當你端出第二壺茶,也就是那把無毒新壺煮的茶之後,客廳中有個細心而敏感的人察覺了一件怪事——剛才倒第一壺茶時使用的電水壺,與他眼前這把盛有第二壺茶的電水壺似乎並不是同一把。說到這裏,我們還要感謝設計這把電水壺的設計師——壺把手外側有幾條細橫線,它們略微突出把手表麵,這大概是為了增加把手摩擦力而設計的。不過,這處設計有個小小缺點,就是在頻繁使用電水壺、頻繁把握水壺把手的情況下,橫線處會積攢下人手心的微量汙垢,並且使用的次數越多,汙垢就越明顯——那幾條線會從最初的白色,漸漸變成深色。
“說到這裏你應該已經明白了吧?為什麼會有人發現你使用的是兩把壺——第一把壺因為你之前的頻繁使用,把手橫線處留下了細微汙物,使得那些橫線並不完全是白色的;第二把壺因為是第一次使用,所以那些橫線依然潔白如新。那位原本便心思敏感細膩的觀察者,恰好因為職業原因,對色彩的微弱變化極其敏銳,所以,他察覺到了異樣,並由此推理出廚房裏一定應該還有把一模一樣的電水壺……
“這個人的動機和心理狀態我們就不在這裏深究了,總之,他認為有必要到廚房裏進行一番搜尋。不過,這搜尋的前提是不能讓你知道。於是,他想了個辦法——他偷偷給一位朋友發短信,讓朋友立刻打家裏座機找你,並盡可能拖延時間。這個辦法奏效了。朋友的來電讓你被迫守在座機旁五分鍾,而就在那段時間裏,廚房裏的迅速搜索大獲成功……
聽到這裏,潘澤隻覺得太陽穴突突直跳——原來如此!
那天她接到潘彼得一個朋友的電話,那男孩在電話裏稱潘彼得欠了他五千塊錢,一直都沒有還,現在他要結婚了,手頭緊,開口向潘彼得討要,卻被一再拖延……總之,男孩在電話裏嘮嘮叨叨地廢話了半天,從江湖兄弟情誼,一直侃到他做律師的舅舅……潘澤耐著性子好不容易才將對方安撫好。
童彥若沒有給潘澤留下震驚和憤怒的時間,他繼續說道,“那位發現換壺魔術的觀察者,心思確實罕見地細膩。在粗略搜索無果後,他靜下來細想——如果你藏了件東西不想被他發現,你會藏在哪裏?一定會藏在他無法接觸或是不願接觸的地方。那麼,在小小廚房裏,什麼地方是他無法接觸或不願接觸的呢?答案很快被他想到了——西側櫥櫃左下角那個小櫥櫃門,那是他絕不願打開的。那櫃門裏並不是儲物空間,而是用來隱藏管道的。因為幾乎不被使用,位置又十分隱蔽,所以那裏經常有蟑螂出沒,而你則一直在那裏放著粘蟑螂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