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二章 戰略的失敗(3 / 3)

西班牙真的打了,女王同誌再次表示要好好考慮一下。

這位女王一輩子沒結婚,卻用“婚姻”兩個字,將歐洲大陸的君主玩弄於鼓掌之間。

後來拿破侖橫掃歐洲,建立了一個強大的法蘭西帝國,幾次的反法同盟,誰最活躍,那可不就是英國,多次聯合其他國家組成“反法同盟”,一心要搞死拿破侖,威靈頓將軍(滑鐵盧戰役盟軍指揮官)就是英國人。

但是等真正打敗拿破侖之後,英國卻不能嚴懲法國,要寬大處理,最好是恢複拿破侖之前的情況,真的是英國人良心發現嗎?

其實就是擔心過度打壓法國會讓其他國家做大,所以不能把法國玩死,拿破侖過後俄國成為歐洲警察,也是英國沒事就聯合其他國家和俄國過不起,克裏木戰爭就是英國推動的,這場戰爭讓俄國敗得一塌塗地,從此一蹶不振。

一戰德國戰敗,法國一心要搞死德國,誰阻止得最厲害,可不就是英國嘛,原因很簡單,不能讓法國獨大。

這就是“打地鼠”,不能出現一個超級強國,日本在地理上擁有和英國一樣的地位的,一樣是孤懸海外,而且擁有全世界第三的海軍,日本當時的條件甚至比英國要好很多,完全玩“打地鼠”。

其實一開始日本也是這樣做的,中日甲午戰爭之後,清政府被打敗,這邊剛簽約不就,日本就主動對清政府示好,大家來合作的,幹啥,就是要打擊北方強大的俄國啊。

一開始清政府還沒反應過來,鬧情緒,不願意,甚至和俄國簽訂了一份《中俄密約》,這份密約之後可將中國坑慘了,喪失了大量的領土和主權,妥妥的引狼入室。

回過神來之後,清政府才趕緊和日本展開合作;起來也確實是有些不可思議,在八國聯軍的時候,日本是最後一個答應出兵的(老太婆自己找死),而且還主動保護中國居民。

當年八國聯軍打下北京之後,日本給很多百姓發旗,表示這些人是我們日本保護的,其他國家的士兵不允許搶奪他們的財產,當然並不是日本就和中國親如一家,那是不可能的,隻是為了政治需要而已,在旅順也屠殺了大量的中國人,準確的應該是和清政府關係不錯,其戰略是沒錯的。

日俄戰爭,俄國失敗,清政府在背後出了大力氣,當時民間有很多進步人士自發的為日本籌款,袁大頭還派出最強的軍隊暗中幫助,當地官府主動提供情報,在中國本土作戰,有中國人的支持,日本能不勝利嗎?

要是日本繼續這個戰略,那對於中國來講其實是很可怕的,後來中國軍閥混戰、地方割據,日本要是在這個時候還搞“打地鼠”,可以想象中國的統一進程可能要往後延續很長的一段時間,這也是陳堪會“我很慶幸它沒有這樣做”這句話的原因。

日本在戰略上有先的不足,搞了大陸政策,其實從日本占領朝鮮開始,失敗已經是必然的了,這個世界有海洋國家,有大陸國家,但是不存在海陸複合型國家。

原因很複雜,這種國家好像生會吸引仇恨,會搞得自己眾叛親離,全世界都會以它為敵,最後一定完蛋,不管這個國家曾經多強大。

而日本的大陸政策就是將自己搞成海陸複合型國家,這從之後世界強國對於日本外交政策的轉變上可以看出來,它慢慢被孤立了。

所以美國一個曆史學家了那麼一句話,叫做“日本是通過一次次的戰術勝利,把自己逐步陷入了戰略的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