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有充足的富餘勞動力缺無法找來南洋,這是林則徐遭遇的第一個難題,第二個難題則是,怎麼處置當地的土人。
由於素質的原因,馬尼拉最肮髒,最混亂的貧民區往往是土人的,他們隻要有一口吃的就絕不會動,即使鞭子抽打都沒用。馬尼拉是距離大明最近的一個重要戰略據點,無論大明言語上說的多麼好聽,大明是無論如何都要自己掌控的。要想掌控,最簡單也是自穩固的辦法,就是將馬尼拉建設成為一個華人之城。甚至,在林則徐的規劃中,整個呂宋大島=,都要成為華裔為主的一個地區,從而成為大明的一個海外領地,這自然是學自新華夏的理論。無論任何時候,一個地區的老百姓都是自己家的,才能保證這塊土地永遠是自己的。當然,這套理論也是新華夏從曆史迭出的經驗教訓,就比如老毛子,每到一地血腥屠戮並不是為了單純的威懾,還有就是為了方便自己國家的移民。
林則徐在自習思量過後,終於又了對策。
針對漢人故土難離的思想,林則徐將目標轉向了犯罪分子。他可是知道西方國家的早期移民的一個最主要甚至是唯一來源,就是罪犯。他們本來就是失去自由的待罪之身,自然是要無條件服從國家的安排。相比較小國寡民的西方國家,大明即使是罪犯數量,都超過一些小型國家。因此,即使僅僅是罪犯,都能滿足林則徐規劃的初期建設需要的人口。
為此,林則徐建議內閣出台法案,強製將除了死罪以及二十年以上徒刑以下的罪犯遷徙到國外服勞役。當然,也不會僅僅是強迫,林則徐還提出了懷柔方案,根據不同的罪行製定不同的無償服役期,還有不同的表現也會導致服役期的縮短或者延長。在服役期結束過後,就可以獲得一定的土地,這些土地數量往往遠大於國內。漢人一項視土地如性命,這也是新華夏成功移民的經驗之談,林則徐相信自己也一定會成功。
至於第二點,土人遍布呂宋島的狀況,林則徐就顯得有些冷血了。他的建議是,先以馬尼拉為試點,強迫土人遷往呂宋周邊的小島。針對土人大多有如低的情況,林則徐還製定了一份補償方案,表麵上很溫和,實際上,十分殘忍,因為每位有土地的土人,隻能獲得相當於土地產出三年產出的補償,而這補償還不是一步到位的,是分批給予,甚至還會因為補償戶的表現不同而有所克扣,真是殘忍的很。不過,想到每次對華人的殺戮 土著都是幫凶,林則徐也就釋然了。
甚至,林則徐海給外遷土人創造了一個絕佳的借口。
大明是不會允許所謂的呂宋土王占據呂宋本島的,所以,土王的根據地或者說是首都就被安排在了呂宋邊上的一個小島上。雖然有些土人表示不滿,但是土王本身倒是很開心,作為亡國的王室後裔,甚至說不定連後裔都算不上,從之前的吃不飽穿不暖,甚至還有生命危險,此時卻能享受大明人的保護與供養,簡直是開心到不行的事情。
土王家族很順從的就移民到了外島。既然國王都外遷了,這些土著猴子作為“忠實”的臣民怎麼能夠不追隨?不鞍前馬後的伺候?
這就是林則徐製定的政策。
這兩個方案其實還是相當的有針對性的,並且還有實際的指導意義與執行的可能性。大明內閣仔細的進行了一番討論。大明此時雖然依舊有一些滿口仁義的“道德模範”,叫囂著遷其民而奪其土,是極度自私,殘忍的事情,與大明儒家治世仁義之邦的形象大不相符,必須加以製止。
不過,大明這些年工商業的發展,也培養了自己的代言人,更兼大明的高層發多留學過新華夏,對於林則徐觀點的支持還是占據上風的,總算通過了林則徐的提議。
大明第一次殖民海外的試點終於展開,林則徐也因為其實際執行者的身份載入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