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對手就給了他一個抉擇。
聯軍經過多次戰鬥,已經有兩千人失去了戰鬥力了,其中大部分都是明軍。為了保證戰鬥力,新華夏海軍已經從台灣再次運送了三千人進入戰場。聯軍的總兵力不僅沒有減少,還有所增加,當然,戰鬥力方麵其實是減弱的,因為這支三千人的軍隊隻是候補的二線部隊,平時訓練不多,裝備也不行,都是大明資質及製造的火槍,精度方麵比起新華夏的還是差上不少,他們平時的工作其實極其類似後世的城管。但是,沒辦法,前線缺少軍隊在,隻能趕鴨子下架了。
不過,經過戰爭的洗禮,再加上多次勝利且輕取對手的實力,無論是新華夏軍隊還是明軍,都是戰意盎然。最令人意外的是,已經戰敗了的盧茂所部。,雖然戰敗,經過稍一收攏,竟然還有兩萬五千多人歸隊,昂首挺胸、趾高氣昂的模樣,還以為他們是勝利者呢,一點沒有戰敗者的自覺。再看盧茂,也是洋洋得意的模樣,就知道,什麼樣的人帶什麼樣的兵了。崖山人與大明的正規軍都是哭笑不得看著他們。
不過,聯軍方麵,經過慎重考慮,還是決定,無論花費什麼樣的代價,也要全殲這支清軍。隻要這個目標實現了,就代表著,至少在兩三年內,清軍就沒有主動進攻的實力了。而這兩三年對於新生的大明政權來說,無疑是一個最為關鍵的發展期,對於擴大自身的實力,十分關鍵。
因此,聯軍終於走出城門,主動進逼清軍大營。
傅恒也希望有翻盤的機會,他對於清軍的野戰能力還是相當自信的。清軍這次自然還是首先以騎兵對抗火槍兵。其實,這也是這個時代最常規也是最常用的一個方式。不過,清軍並沒有將騎兵用於正麵衝鋒,而是側麵回旋進擊。
華夏人是最中規中矩的圓形陣,沒有什麼優點,但是也沒有什麼明顯的缺點。清軍從側麵進攻雖然讓聯軍有些意外,但是圓形陣兵力分布比較均衡,而華夏人的火炮都是帶著輪子的,轉向方便,調換方向也不過就是一兩分鍾的事情。更何況還有迫擊炮,換向更是方便。
因此,清軍騎兵攻擊聯軍左翼,其實並沒有什麼太強的突擊效果。
這一次,清軍再沒有任何保留,在騎兵出擊的同時,正麵的步兵也開始出擊。聯軍自然將火炮對準了騎兵,至於步兵,隻能靠火槍隊自己了。
清軍的全線出擊還是給聯軍很大的壓力的。
表麵上最危險的麵對清軍騎兵的方向,反而沒有太多的懸念。華夏人根據先前對付清軍騎兵的經驗,甚至借助霰彈的原理,創造性的發明出了鐵棘棱彈。其實就是將鐵棘棱用很細的鐵絲網包住,發射出去後由於巨大的衝擊力散落四處,直接將地麵封鎖。
鐵棘棱彈自然飛不遠,但是利用鐵棘棱上長長的尖角刺傷馬蹄,用來降低馬速給火槍兵延長準備時間的效果,還是相當不錯的。
清軍騎兵數量足有三千人,雖然經過三輪炮火的洗禮,還是有近半衝進了聯軍陣地前300步範圍以內。哈爾克就是其中的一員。他舔著自己幹澀的嘴唇,猩紅的眼珠露出嗜血的光芒,我的大刀已經饑渴難耐,哈爾克舉起了自己的大刀。這時候,對麵的火炮卻將大量的小玩意拋灑在前麵的地麵上。哈爾克有些奇怪,這一次對麵的火炮竟然沒有大量殺傷,難道是嚇傻了嗎?
哈爾克催馬上前,不成想一向溫順的戰馬突然失蹄,將自己摔落馬下,背部著地。哈爾克臨危不亂緊,猛一彈起,“我可不僅是一名優秀的騎兵,步戰能力也是不次於人的。”哈爾克這樣想著。隻是,自己背上、屁股上、肘子上為什麼這麼痛?再一看,原來是好多個鐵棘棱紮進了自己肉裏。
出於本能,哈爾克想要先取出來,再繼續前進。就這麼一點時間,兩枚子彈射進了他的身體,睜眼看去,又有一枚子彈飛來。哈爾克心有不甘的看向自己的大刀,緩慢的倒了下去。
正麵清軍雖然是步兵,但是趁著對方將火炮對準了西麵的騎兵,自己一方壓力稍減,快速挺進。真沒想到,清軍身體素質真的不錯,雖然身披重甲,但是快速跑動起來,速度並不慢。火槍兵竟然隻來得及發射三輪子彈,清軍就已經逼近聯軍陣地。雙方展開白刃戰,守軍不善白刃戰的弊端徹底暴露,損失急劇加大,陣地沿岸失守。處於城頭的陳小虎甚至準備事有不歹,就直接下令處於城頭的新華夏炮兵展開無差別炮擊。隻是,自己的同伴在前麵拚命,自己卻在後麵放炮,陳小虎瞪紅著雙眼,卻遲遲無法下定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