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烽火江南(四)(1 / 2)

69年1月底,京營大軍抵達南京對麵長江北岸。之所以不從更近便的通州(南通)而走南京,就是因為南京更加深入內地。此時可沒有長江大橋,要想渡江隻能用船。從曆來與崖山人交戰的經驗出發,為了安全起見,傅恒並沒有直接渡河,而是在下遊10裏左右處趁著夜色首先敲下粗長的木樁,然後綁上鐵鏈,意圖阻滯聯軍的強大海軍,給自己以反應時間。接著又趁著夜色渡過長江。

其實,傅恒謹慎的有些過頭了。

華夏人的海軍雖然一直在長江沿線巡曳,隻是由於長江巷道的限製,崖山人的定遠級戰列艦無法進入長江,隻能讓旅海級驅逐艦與內河艦隊進入長江。而崖山人僅有的兩部雷達僅僅裝在了戰列艦上,這樣,崖山人的千裏眼——雷達就失去了效用,讓崖山人成了瞎子,根本不敢夜間巡視。直到第二天白天再次巡邏到南京附近,才發現鐵索橫江,無法繼續西進,悻悻而歸。

小心無大錯,渡過長江後,傅恒才稍微加快行軍速度,但是在崖山人看來也如同龜速,每天最多行進二十裏。

麵對傅恒如同烏龜般謹慎的行軍,甚至還遠離了沿海,華夏聯軍有一種狗咬烏龜的感覺,根本無法實施有效的阻擊。

聯軍多次討論,都沒有很好的方案。清軍京營不同於地方軍隊,都是優中選優的精英,無論是戰鬥力還是戰鬥意誌都遠超地方軍隊。清軍的主力八旗,可以算得上是一支職業化的軍隊,又經過了多次戰火的洗禮,素質甚至超過聯軍。

可以說,與這樣的軍隊野戰,即使聯軍火力占優,戰勝概率不足三成。即使聯軍據城而守,戰勝的概率五五開已經是相當高看聯軍了。因為清軍最精銳的特種部隊健銳營也來了。這支部隊可以說是戰功累累,每一個都算得上滿人掛在嘴邊經常說的巴圖魯。而且其前身就是專門攻城的雲梯兵。

雖然華夏人在憂心,不過此地名義上的主將盧茂可是渾不在意。占據福州的盧茂,已經將他的部隊擴充到了三萬人。在他看來,自己的部隊數量已經不少於清軍,更何況還有裝備火槍的1500人精銳,用此守城,豈不是綽綽有餘?華夏人就是太謹慎了。

這樣的魯莽之徒,讓華夏人十分不滿。最後,華夏人與台灣人悄悄的召開了一個秘密軍事會議。

陳小虎此時也在軍中,作為華夏軍中少數與清軍直接交手的將領,被委任為華夏軍隊在此地的最高指揮官。在查看了地圖後,陳小虎說道,“通過清緬戰爭的情形,我們可以看出,此時的清軍無論是野戰還是攻堅戰,戰鬥力都很不錯,我認為單憑城牆與清軍爭鬥,雖然我們有一定的概率取勝,但是傷亡恐怕很大。既然盧茂認為自己可以防守住福州,那我們就幹脆放手讓盧茂全權負責城防。然後,我們可以……”

不僅是明軍,就是孫興凱這個老行伍也是讚歎不已。

69年3月,傅恒與蔡毓榮兩軍在延平府(後世的福建南平附近)會師,總兵力近五萬,兵勢浩大,南下後,輕鬆收複了一個又一個小縣城,為了守住,不得已處處分兵,雖然每個縣城兵力不多,不過,架不住縣城還不少,及至4月初抵達福州,人數已經三萬不到。福州多山,尤其是清軍不敢走水路,隻能從北麵進入福州,這就要越過大夢山與屏山之間的稍微平緩的路段,主攻福州北門。因為隻有北門的地勢最為開闊。

傅恒擔心敵軍在兩麵山上設伏,讓探馬探查了一遍又一遍,還讓軍隊分三段緩慢進入山路,直到殿後的軍隊也離開山路,來到福州城西門前麵的平地,這才放下心來。三萬餘的清兵將福州城北麵圍了一層又一層。

盧茂嘴上說不怕清軍,但是看見對麵清軍盔甲鮮明、井井有條的模樣,在看見自己的軍隊,一股的農民習氣,心就不由得被揪緊,難以呼吸。

本來,清軍剛剛抵達,作為合格的守軍,應該首先出城主動進攻一番,即使沒有什麼戰果,騷擾一番,打亂他們的陣腳也好。不過,盧茂一來沒有想到,二來想到了也不敢主動進攻。至於新華夏人雖然想到了,但是聯想到傅恒作為沙場老將,對於守軍襲營不可能沒有防備,也就放棄了。倒是讓傅恒鬆了口氣同時也有些失望。因為自己確實為敵軍的襲營準備了一個圈套,可惜他們沒有進入。

所以,有時候,笨蛋與聰明,雖然想法不一樣,但是結果是一樣的。

第二天,清軍吃完早飯,展開試探性的攻擊。雖然強度不高,但是已經讓幾乎沒有經過軍事訓練的明軍疲於應付。清軍多次登上城牆,幸好有火槍隊隨時候命,方才免於第一天就被攻破城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