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好大喜功的崖山人(2 / 2)

軌道路麵比起兩邊公路要高,以方便排水。公路則是混凝土路麵,平整,寬闊,絕對是跨時代的。

有鑒於後市帝都功能太全造成城市規模不斷擴大且難以承受,莫艾提議簡化華京城職能,僅保留首都政治、文教職能,即使是輕工業也要遠離城區。當然,所謂無煙工業——旅遊業是可以發展並值得大力發展的。

即使是市中心,人口密度也將控製在每平方公裏5000人以下,住宅以外將滿布公園,甚至可以說,住宅就是在公園中。做到,處處有景,處處是景。

眾人鼓掌,臥槽,這簡直就是理想中的城市啊,交通便利,生活方便,家門口就是公園。

張柏林笑著說道:“小莫,你是建築設計專業的?”

莫艾紅著臉,“不是的,我是文科專業,隻是爸爸是城市規劃設計師。”想到自己的父親與自己還隔著時代,心情不好,低著頭。

張柏林拍著他的肩膀,“虎父無犬子,在新華夏,你一定能表現的更好,甚至超越你的父親。”

莫艾點頭。

莫艾的方案獲得通過,同時被任命為京都建設總設計師。

作為一國首都,自然不可能隻是單純的ZF建築,周圍還必須有人煙。因此規劃了同心圓式的街區。政府辦公樓外圍是政府雇員的住宅,公園以及學校醫院等建築,相當於一環,在外圍則是普通居民建築,同樣也有公園與學校。醫院等建築。由於地大人少,基本上是公園麵積遠大於建築麵積。不過越是這樣,厭倦了鋼筋混凝土的華夏人倒是更加開心。

眾人可能是被華京的美好前景振奮了,有一人甚至提出,是否也來個類似自由女神像的東西來代表新華夏這個國家?

眾人紛紛讚同。

隨後黃帝、孔子成為點讚率最高的人物。

最後,因為儒家思想深入人心,孔子獲勝,將澆築56米高的銅像,比自由女神像還要高出10米,連同基座99米,在基座上還將題上一句話:“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孔子像同樣是右手拿著一本書,背著左手,一副老學究的模樣。將被布置在華京海峽北側的伯尼塔角,伯尼塔角從北向南延伸入海,位置十分優良。同時伯尼塔角也被改名為望京角。

同時,崖山人的訴求自然也不能被忽略,再苦也不能苦自己,是崖山人的信條。

他們不僅在國會山附近建立了短暫休憩用的公寓,還搶著在京都區(後世奧克蘭附近)西麵的阿拉米達島麵向炎京灣方向建設別墅。附近有崖山人的海軍基地,雖然是島嶼,安全性卻極高。

島上有少量的印第安人原住民,被崖山人毫不客氣的抓到了大農場做苦工。最大程度保證崖山人的安全。

崖山人建別墅,不選對的,隻選貴的,就擔心小,不夠氣派。無論是東方田園式的,歐洲宮廷式的,美國別墅式的,甚至現代式的,都有。現在的崖山人可是不差錢的主,隻在乎是否擁有,哪在乎少許金錢的付出。

由於莫艾看著靠譜,幹脆將郝有財打發去幹老本行,隻負責監管項目進度,將別墅的設計卻交給了莫艾。

莫艾苦著臉,感情自己不僅是京都的總設計師,還是私人別墅的設計者。而且,對於自己的別墅,各人都有不同的訴求,甚至這個訴求還在隨時變化,隻讓莫艾叫苦不已。沒辦法,崖山人用起自己人來,比用騾子還很。

新華夏的首都建設,雖然初期隻有15平方公裏,但是一窮二白,工程量相當大。也算是時機很好,正好從呂宋運送來大量漢人新移民。崖山人為了支持華京建設,將全部兩萬多的人口,有七千都布置在了華京現在的中心京都區。他們雖然有了自己的田地需要耕作。但是崖山人承諾用機械設備幫他們耕作,並且每天在工地幹活還有銀子可拿。並且,崖山人知道,漢人不相信紙幣,付的都是銀幣。在一般漢人家庭,一個月的收入一兩銀子已經是可以的了。按照華夏人最低付出,一個月可以達到2兩銀子,已經相當於兩倍以上的收入了。

漢人有銀幣的刺激,再加上農業生產也不用擔心,紛紛投入京都的建設大潮。

京都區從63年3月份正式開始挖掘排水管道開始,到63年底,排水管道與道路已經基本建設完成。這也是得益於加州的良好氣候,為華夏人貢獻了兩季的糧食,才能讓華夏人衣食無憂的建設新首都。

但是,人口永遠是新華夏最大的短板,怎麼解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