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好大喜功的崖山人(1 / 2)

自從崖山人選定了舊金山灣為新華夏的首都—華京所在地,崖山人的熱情突然就迸發了出來。按照崖山人的說法,作為當世最文明、最現代的國家,如果連首都都是破破爛爛的,如何展現新華夏的風采?還以蕭何營建漢宮為例。

劉邦建立西漢後,開始建築自己的宮城:長樂宮與未央宮。長樂宮位於長安城的東南角,未央宮位於長安城的西南角。後建的未央宮規模壯麗。當時,劉邦從外還京,見丞相蕭何正指揮營建未央宮,劉邦抬眼見工程相當浩大,不禁怒火中燒,質問蕭何:天下混亂,打了好幾年仗,勝敗還不知道,幹嗎要這樣大修宮室?!

蕭何回答:天下還沒有定,正需要修造宮室!況且天子是以天下為家,不壯麗輝煌如何體現威嚴?!

劉邦聽後默然,點頭稱是。

蕭何道出了宮室之壯麗對於皇帝以及國家的意義。

就如同你不可能對於衣衫襤褸的乞丐產生尊重一樣。一個國家的首都,就如同國家的臉麵。如果連自己的臉麵對不維護,還怎麼讓別人尊重自己?怎麼體現自己的“大國”地位?

若論誰對於新建新華夏的首都最為熱心,那就是張柏林。最為“位高權重”的內政部長,新建首都無疑可以為自己的履曆天上厚重的一筆。因此,張柏林股東如簧之舌,提議大家支持建設一個文明、現代、先進的“大都市”。本就充滿優越感的崖山人如何能夠經受得住張柏林的誘惑性語句?幾乎全票通過了營造一個超越當世其餘國家首都的提案。

為此,全部的崖山人還帶上一些移民中的建築專家,一起討論首都建設。

根據討論結果,為了體現現代這個特點,就必須利用大量的“創新型”材料。於是,大量運用鋼筋混凝土以及玻璃等材質就成為首選項。也幸好庫葉島發現了鐵礦,否則,新華夏的首都建設隻能再等不知道多少年了。

國會是新華夏的QL中心,自然要有一個稱得上它地位的建築。

眾人討論過後,焦點主要集中在鳥巢、水立方、中華之冠上麵,主要是名氣夠大,大家耳熟能詳。

不過,考慮到自己的建築能力,以及中國特色,最後還是隻能選擇縮小版的中華之冠。

有人看著中國之冠的圖片,手托著下巴,“中華之冠確實有中國特色,主要就是它那一身的中國紅。隻是,它作為展館還行,作為國會建築,似乎有些不妥啊。”

眾人也是低著頭仔細思量。

最後一個莫艾的小夥子怯生生的說道:“由中華之冠的四隻腳,我想到了中國的後母戊大方鼎,也是四足,如果用它來作為建築的造型怎麼樣?”

後母戊大方鼎四四方方的,建築難度並不高,關鍵是中國的文物,誰也不能說他們沒有中國特色。更重要的是,鼎自古以來被稱為鎮國重器。

《史記?封禪書》:“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皆嚐亨鬺上帝鬼神。遭聖則興,鼎遷於夏商 。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沒,伏而不見。”

九鼎雖然早已不見,但是在漢人心中一直是神聖無比。

因此,以鼎的造型作為國會建築,無疑極為恰當。

現在就是造型難度問題了。

莫艾果然是早有準備的,在他的設想中,鼎的四隻腳大約6米高,鼎身12米高,大約6層樓的高度。四隻腳與鼎身四角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鼎的四個大麵為玻璃幕牆。整個建築沿著鼎身布置在四周,同時在底層布置一個超大的大廳,作為國會全體人員開會使用。周圍的高層建築則是小會議室與休息室。

至於四支鼎腳則布置電梯與逃生通道。電梯自然隻能建設一個原始版本的,但是,電動升降式電梯在這個世上第一次出現本來就代表著“先進性”。

這個建築並不是特別宏大,倒也沒有超出崖山人的建築能力。

至於建築地址,莫艾選擇在一個和緩的丘陵上,山峰坡體和緩,可以直接修建公路上到山頂,國會作為最高QL機關,布置在山頂自然最為合適。這自然是模仿了了後世的國會山設計。但是,崖山人毫不臉紅的就借用了。

ZF辦公大樓則布置在山腳。

山周圍是後世的公園位置,風景還是相當不錯的。

因此,無論是建築還是建築的選址,莫艾明顯都有通盤的考慮,也就獲得了崖山人的支持。

不僅如此,莫艾還提出以此為核心,仿效後世帝都,構築環線,初期規劃兩環,城區麵積約60平方公裏。

公路以雙向有軌電車作為主要交通方式,兩側布置公路,現在可以跑馬車,將來跑汽車。因此環路與向四周輻射的四條主幹道至少都相當於後世的6車道,車道之間布置灌木叢,路兩邊布置路燈與人行道。這樣一來,整個道路最少都是25米左右。這就是白紙上好作畫的道理了。如果是人口稠密地區,這麼寬的道路,你來個大規模動遷試試?恐怕也就脫離不了暴力拆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