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落地生根(2 / 2)

“是啊。對了,你聽說了了,隔壁的老王木匠去崖山人開辦的工廠工作了,一個月能有五兩銀子呢,嘖嘖,真不少啊。”

“誰說不是呢。”陳鬆表麵上羨慕隔壁老王,其實也在想著自己的事情。

崖山人成立了所謂的新華夏後,像漢人這樣的自由民,就自動成為新華下的Guo Min, 在北美的地位可以說是僅次於崖山人。比如,到新華夏的工礦企業做工,就享受最低工資保障,還必須繳納各類保險,比如,傷殘、養老等保險。而且,還必須優先雇傭。而非新華夏國民,比如那些印第安人或者其它族裔的奴隸,不僅工資沒有保證,更沒有什麼保險,死了,傷殘了,也隻能自認倒黴。

不僅是做工,即使隻是單純的務農,隻要繳納一小部分的金額,就可以參加最低程度的養老保險,保證自己晚年至少衣食無憂。

漢人也許並不懂崖山人的所謂養老保險那彎彎道道的算法,也比較擔心崖山人是給自己畫餅充饑。可是看到村裏60歲以上的老人,即使什麼事也不做,也能得到五錢銀子的養老保險金,就有些相信了。

而且據崖山人說,隻要繳納最低程度一個月一錢銀子的費用,連續繳納十年以上,等到60歲以後,至少能夠拿到一兩銀子一個月的養老金。這樣的條件,讓許多人,比如王鬆就有些心動。自己正好50歲,繳納10年,正好能拿錢。

而且,自己的田地夠多,最近光是賣糧食,也結餘了不少錢,咬了牙,就將自己的那一份交了。老婆子比自己小,那就等幾年,抵臨十年期限的時候再交。這就是王鬆的小心思了。

而且,好事情還有不少。

比如,崖山人聽聞王鬆曾經在家鄉教書,崖山人竟然延請他當成人夜校的一名教師,負責教導印第安人與日本人什麼的識字。王鬆有些不樂意。但是工資不錯,一個月足有3兩銀子,又舍不得。總算華夏人說過,有教無類,倒是正宗的孔子思想。不錯,果然都是炎黃貴胄,思想一致,教化蠻夷似乎也是孔子聖師給與儒生的一項重任,所謂化胡為漢。因為解開了思想上的困惑,王鬆欣然接受了夜校教師的重任。

同樣的好事情也將領到許多漢人頭上。比如有木匠技藝的被延請到木器工廠上班,會陶瓷到瓷器廠上班,會造紙的到造紙廠上班。甚至女人都有工作,可以到紡織廠上班。

陳鬆說了一番話,就來到了自己的田地,順著視線,首先一下子就看到河對岸崖山人的農場,上麵依然是雜草叢生。隻有遠處一小片土地,被種植了土豆與紅薯。陳鬆搖搖頭,“上好的田地都被糟蹋了。土豆與紅薯雖然產量高,好伺候,但是能當主食吃嗎?正是想不通這些崖山人要幹嘛?”

“你就別多話了,崖山人要做什麼,不是我們所能說的。”陳鬆老婆反對的說道。

陳鬆也有些擔心,嘴上卻逞強的說道,“崖山人說絕不因言獲罪,我隻是說說又能怎樣?”不過,卻終止了談話,埋頭幹活。

新華夏初步立足美洲,千頭萬緒都要理清楚,對於以秦嵐為首的ZF成員來說,挑戰性還是很大的。主要原因除了萬事開頭難的主要原因以外,還有新華夏的人口構成十分複雜。迄今為止,除了800多崖山人外,還有400多名漢人,算得上是自己人。另外3000多人都是奴隸,都是被奴役的階層。

為了穩定大局,在陸軍部長劉元清、海軍部長吳永恒的聯合建議下,參議院同意,將原本占據總人口比例就不小的400人內衛部隊擴充至600人就不難理解了。隻是這樣一來,軍事人員就占據總人口比例的百分之十四,比後世的北棒子國還要誇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