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中毒(1 / 2)

雲暗天低,雨意漸濃,是申末時分了。

牆根下那個蜷伏了半天的乞丐蠕動了一下,身上所披的已看不出是什麼東西,隻似鱗鱗片片,一般形容貧困的“衣衫襤褸”這個詞若用這裏實在是一種恭維了。隻見他緩緩抬起頭來,頭上破布跌落,露出幾處傷痕,亂糟糟垂下的毛發遮不住麵容汙穢,頜下白須板結,臉上縱橫交錯是一道一道刻痕,也不知是年月還是刀傷劍傷治好後留下的記號,以此約摸估來,這老乞丐總有七、八十歲了。這時他抖抖的拄了一根樹枝搖搖晃晃的站立起來,伸出另一隻手拉一拉裹在身上的破布,便把樹枝探向前點地借力,腳步也就浮浮的向前走,卻是一跛一跛的,不是腳上有傷痛未愈就是一足已殘。若不是他瘦得隻剩下一副骨架子,那根麻杆樣的小樹枝大概也不能暫充拐杖,早就折斷了。

蘇州本是富庶之地,向來號稱“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非尋常地域可比。但明太祖朱元璋對江南另眼相看,賦稅特重,代代相沿。現今已是萬曆年間,嘉靖、隆慶時的倭患不複再有,當今皇上多年前已清理了原來首輔張居正各種痕跡,正樂得時時花樣翻新,近來是特派太監專主稅收事項,且是皇命額外加征要入內庫的,稅使是格外的賣力,遂至江南百業蕭條。蘇州織戶眾多,織工技熟,都抵不住皇上重重盤剝。一般人自顧不暇,哪裏有餘錢周濟貧賤?可憐這老乞丐半天下來,麵前也不曾得有一文。那邊不遠處有間小店的夥計無甚生意,閑看這乞丐半日裏也討不到半個銅錢,心中早就為他謀劃了好去處,當去城那邊獅子林對開的熱鬧所在,才可能討到活命錢。這夥計卻不知老乞丐今早才從那邊掙紮過來。

老乞丐起身能夠邁步,雖是搖搖晃晃,步高步低,卻不停留,踉蹌前行,似是要盡快離開此處,逃避不測危難。夥計目送他晃過十幾間屋鋪,要轉彎了,依稀見他已經不穩,跌倒在地,心中念了句“阿彌陀佛”,記掛著不知有沒有善長仁翁去救苦救難。

老乞丐一跤跌倒,掙紮了幾下,終是站不起來,隻是趴著喘氣。忽然聽得耳邊有人說話:“老人家貴體欠佳,晚輩扶你老人家起來歇歇,可好?”

老乞丐勉力抬起頭,無神的目光茫然對著說話的人,漸漸的眼神凝聚了,可以看清說話的是個中年漢子,正蹲在自己身邊,於是口中喃喃道:“多謝,多謝。”中年漢子見他可以清醒說話,便說聲“打攪”,輕輕把老乞丐抱到牆根,幫他坐好。

老乞丐不停地喘氣。好一會,開口道:“多謝壯士相幫。不敢動問壯士高姓大名?”聲音微弱,不是本地口音。那中年漢子明白受苦人四處流落事屬尋常,當下拱手行禮,應道:“老人家不用客氣。所謂天有不測風雲,人生哪裏保得事事如意呢。若自己遇事盼人援手,則能幫得老人家也是晚輩的一種福氣。晚輩叫做葛成,是本地一個織工。今日出來尋事做,卻見老人家偶有不適,所以冒昧了。晚輩身邊也還有幾個銅錢,不如同到那邊小鋪買個燒餅,討一口水喝。可好?”葛成已經看出老乞丐是幾天沒有吃過東西了。

老乞丐緩緩點頭。葛成小心扶他起來同行。老乞丐一足不良,葛成扶著他隻是慢走。轉了兩個彎,來到一家賣炊餅的小店,葛成掏錢買了兩個炊餅,又賠個小心,討了兩碗水。葛成隻覺得老乞丐目光遊離,似是不時偷偷打量自己,也不介意。隻覺得老乞丐虛弱可憐,正所謂救人須救徹,便說:“老人家須得多歇息才好。如不嫌晚輩當織工糊口的人住處逼迫,就請老人家過去暫歇幾日。不知老人家意下如何?”

那老乞丐有食物進肚,精神就見得好了些。聽葛成如此說,便仔細看著葛成,一陣又閉目沉思,似乎去與不去乃是重大難解之事。待得再睜開眼時,聽他輕聲說道:“多謝壯士。隻是太打擾了。”

於是兩人離開小店,轉彎抹角一路向前。老乞丐不良於行,葛成便攙扶著他慢慢行走。一路上隻覺得老乞丐搭在自己肩上的手一時重一時輕,雖覺奇怪,也不甚為意。走了幾十步,

老乞丐道:“老夫似是略好了,葛壯士不必加意護持了,由得老夫自己慢慢行走即可。”葛成點頭。老乞丐便跟在葛成後麵慢慢而行。

葛成在前,雖是放慢了腳步相就,卻是總在前邊,倒似是老乞丐有意落後不肯並排而行。葛成自思在前領路正是恰如其分,知道老乞丐跟著自己,也就不特別相顧。那老乞丐雙眼半眯半睜,目光閃爍不定,一邊走一邊隨著身體搖動隻是左顧右盼,隔得一時又神情凝重,注視自己的右手,似極欲作勢揮動,卻又似力不從心,神色變得黯然。不過他極力留意葛成舉動,若葛成回頭說話,見到老乞丐神情必是平靜如常,搭話也是極少。兩人慢慢的又走過幾條街巷,聽葛成說聲:“在前麵拐彎處就是了。”老乞丐心裏不禁歎息一聲,全身忽然放鬆,適才的緊張神色一掃而空,隻是一跛一跛的隨著葛成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