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1 / 3)

小蔡與幾位職工一起回到辦公室裏(現在他的辦公室已經退縮在宿舍裏了)。剛才他們花了二、三個小時的時間檢查了工程隊所有的用房。工程隊的房子占用的都是規劃中工廠露地堆放物料的地方。目前工廠即將投產,對土地提出了要求。所以工程隊分散居住的人員將被集總起來,設備也要裝箱起運,騰出的空房將被全部拆除。小蔡思考了一下,指派那幾位職工各自去進行工作,他要靜一下心思,考慮下階段的工作。他第一次獨當一麵,主持工程隊的轉場工作。大連方麵的進展比計劃的快,所以元旦前十多天小蔡就按領導的決定啟動了轉場工作。工作千頭萬緒,組織拆房作業;派定聯係運載超長物件車輛的人員,搬運、吊裝、押運的人員;食堂、生活的安排;向陽平關派出專職的落實火車車皮的辦事員;一刻也不能忘的安全工作;林林總總,工作如千斤重擔壓在他肩上。前一陣大家都無所事事地等著,這就引起了許多職工的思想波動。他們紛紛要求回家,認為既然沒有工作可做,呆在工地上是一種浪費。為了安撫職工,讓他們繼續留在工地上,小蔡磨了不少嘴皮子。小蔡琢磨著,搬遷啟動了,等忙完了這一陣,是該考慮讓職工們回家與親人團聚了,畢竟又不工作又發工資的機會是不多的。

工程隊裏像小蔡、莫德英這樣性質的夫妻還有幾對,男的是城市戶口、正式職工,女方是農村戶口、農民工。小蔡他們都是單位裏的骨幹,工作中的重要依靠對象,工程隊領導理所當然要安排好他們的家屬。隊領導想了變通的辦法,把這幾位女性安排為“留守人員”,這樣工資就可以發了,不足之處是她們必須暫時留在漢中,等在新的工程所在地辦妥了招工手續後,再進入新工地工作,當然,領導已經是力所能及了。小蔡眼下最不放心的就是她們這些家屬的思想。在大連討論工作時,領導特別讓他注意這個問題,在工程隊的曆史上,為了這類事,甚至鬧出過人命的。

困難擺在那兒,關鍵是怎樣應對。小蔡明白,用什麼方法來做這幾位女性的思想工作事關重大。小蔡設想,還是讓莫德英自己來做她們的思想工作比較好。女性與女性應當比較容易說話,再說,她不害怕了,其他人還有什麼可害怕的呢。當然,小蔡的主要意圖還在另一方麵,莫德英做了別人的思想工作,再怎麼說,她自己就不能有什麼“作為”了。內心深處,小蔡最擔心的還是莫德英,如果她“作為”起來,那事情就失控了。

小蔡在工地上忙碌,莫德英在家裏哺育他們的孩子。一天,姑媽、姑父來家拜訪。午飯後,莫德英與母親、姑媽說著家常話。孩子是最好的話題,她們絕大部分說話是關於孩子的。二個來月了,充足的**使他成長為一個象模象樣孩子,胖胖的,特別招人喜歡。姑媽他們用過點心回去後,母親告訴她,姑媽是有事相求,姑媽希望他們到了新工地後為他們的大兒留心一份工作。母親說,姑媽家三個男娃,經濟情況又一般,將來總是件麻煩事,有可能的話,讓小蔡盡力想想辦法。姑媽有事相求,勾起了莫德英對姑媽的情愫。還在上學的日子,寒假或者暑假裏,她的大部分好日子是在姑媽家度過的,姑媽沒有女孩子,所以特別喜歡她。後來,她長大些了,可是,去姑媽家吃桃子、跟著男孩子在石子河裏翻卵石抓魚、打毛栗子什麼的都少不了她。可以這麼說,她少年、童年時的美好回憶大都與姑媽家有關,姑媽在她心中的位置可不是一般的人能取代的。其實,姑媽提出要求前,她已經想到為姑媽做些什麼了,隻是離提到日程上來還遠,暫且把這些想法擱在心裏。現在姑媽既然提出來了,倒是說明她們想到一起去了。

小蔡每天回到徐家嶺的家裏,她們總是讓他過一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他知道莫德英和長輩待他的好。思想深處,他認為真的能一直維持這樣的生活狀況該多好啊。同時他卻明白,不斷地轉場,把完工的設施交給使用者,重新白手起家、逐步完善各種條件,這些正是建築工作者生活中的應有之義。

莫德英脫離工地工作不少日子了。現在,工地上的事多了,每天睡前小兩口單獨在一起時,小蔡得以說說這些事。一來可以為生活增添情趣,有時還能聽聽她的主意,有補於工作。今天,小蔡說出了想讓她幫著做留守家屬的思想工作的想法,而且說明,隻是征求她的意願,她可以做出自己的判斷。莫德英快人快語,一口應承了下來。她把姑媽來過家裏和姑媽的托求對小蔡說了。

“難為姑媽信任我們,”小蔡回答說,“姑媽的困難是比較大,將來三個兒子都要成家的,光是造房這一項就能把人壓趴下。我們不伸援手,她還能指望誰。何況那次啞姑山之行,關於桑椹的故事令我終身回味無窮。眼下,唯一的困難是孩子年齡小。等大連的工程開工後,可以跟著技術工學起來,先吃口飯。等到了法定的年齡再辦理招工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