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2 / 3)

“你還是不了解我,我是不需要別人來告訴我大膽的。主要是我太滿意你了,我打心裏要把我的一切、還有現在的這個孩子獻給你。換個人你試試,不把他擺布平服了才有鬼呢。”

“我們隊的木工有句話,叫做‘七楞的木頭八楞的刨’,一個人配一個人,可能是有天數的。不過,你還沒有說你起的名呢,說吧。”

“我樂意做七楞的木頭,給你八楞的刨來刨。我想,孩子出生日在十月中旬、下旬之間,十月有國慶日,就先給他起個乳名吧,叫‘慶慶’,男孩、女孩都可以用,孩子的大名等到了大連,見了公公、婆婆再定,你看行不行?”

“啊喲,我的媳婦這麼賢惠呢,我幸福死了、我好幸福、好好幸福!”莫德英在他腿上掐了一把,小蔡誇張地叫了起來。

“慶慶,真好,就這樣,大名叫‘慶彪’。”說罷,“樸刺”,他們都笑了出來。

“說正經的。這次到大連算是開了眼界了。我也是第一次到正兒八經的大城市。那才是大城市呢。”她聽著。

“大連,真美。無盡的綠色直到天邊,就像小學課本上說的,‘蔚藍的大海’那樣的大海。我說不好,你去了自己看吧。”她回味了一陣他說的大連。

“你的家——瓦房店在大連的哪邊?”

“我們遼寧的省會是沈陽,沈陽在大連的北邊,瓦房店在它們兩地的中間。瓦房店是地區一級的城市,和漢中差不多,是同一類型的。”她表示還是不太明白。

“***說過,要知道梨子的滋味,隻有親口嚐一嚐。你到了那兒就知道了。我在大連買過張地圖的,現在油燈下光線太暗,明天白天一起好好看看地圖,先在地圖上認識一下,也是很有意思的。”他們默想了一會兒。他接著說,“德英,這次轉移大連我肯定要一人先出發。絕對要不了半年,你就可以來大連了。現在漢中的搬遷由我全麵負責,我相信你會經得起考驗的。”

“你把我看成什麼人了,我是那種拖男人後腿的人嗎!”

“不愧是莫德英,真響亮。”

莫德英要隨嫁小蔡到東北去這件事,盡管她說得很輕鬆,而且滿懷著希望,可畢竟是件大事。她的爸爸、媽媽心裏也不平靜。老兩口現在暫時與二兒生活在一起。一天的事忙結束了,睡前,他倆還在嘮著德英遠嫁的事。莫媽媽擦著淚,莫爸爸在一旁勸慰。雖然是農村的人家,德英也是他們的掌上珠。莫媽媽落淚不是一次、二次了。所謂“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農村裏的老人,哪經曆過這樣的事。莫爸爸心裏也不好受,他隻能說,大連是個大城市,是好地方;小蔡的人品是可以一百個放心的;就是想得急了,還可以到她那兒去住上一陣,想長住也是辦得到的。莫爸爸用這些話寬慰自己和莫媽媽。他仔細分析,小兩口的經濟收入是可以承擔他們的路費的。莫媽媽想到這些方麵,思想上總是輕鬆一些。

“唉,就是為了這農村戶口,德英才這麼強著的。她誰不能配呢。好容易嫁了小蔡這樣的好女婿,沒過幾天,又要上那麼遠的地方去了。”心事就是心事,說了一通,莫媽媽又回到“主題”上來了,她又抹起她的眼淚來了。

“菊英(莫媽媽的名),孩子她還是值得的。小蔡和農村的娃兒比,那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上,沒得比的。”莫爸爸用這話寬慰自己和莫媽媽。莫媽媽想到這方麵,思想上輕鬆了一些。

“阿貴(指莫爸爸)啊,遭了什麼罪。我還不是漢中城裏嫁到徐家嶺的,農村的姑娘嫁到城裏也是很平常的。哪像這樣,戶口還要分農村和城市;就是分了也罷了,憑什麼一在天、一在地。如今,農村的娃兒隻算是棵草了,憑什麼城裏人是樹了,憑什麼不準人要城市戶口。”莫媽媽說著說著激動了起來。莫爸爸忙著勸說。

“你放寬心,小蔡走以前,我一定讓他知道,德英是我們的心頭肉,我們總會有要求和德英一起住上一陣的時候的,路上的花用我們農村人是沒法子的。”

“我們拉不下這老臉的。”說來說去就是這些話。老兩口慢慢也安歇了。

從正常的觀點來看,人們婚姻事的經曆大都是這樣的,開頭人們比較注重事情本身,隻是到後來,人們才會關注到婚姻的外延。莫德英初識小蔡時,很多人和她一樣,著實隻認識到它的美滿,而權利、義務、責任、獲得、失去、健康、患病這些,現在才開始讓人感受到。莫德英和她的家人是這樣,徐毓蓉又何嚐不是這樣呢。

近日,吳韻琛和徐毓蓉搬離了小蔡的宿舍,安頓在公社、廠方合辦的小煤廠裏。公社自從獲得他們轉達的信息後,異常重視。雙方領導經過幾輪協商後,立即啟動了建設工作。公社提供土地和勞力,廠方投入資金。新建生產蜂窩煤的小工廠選址於石子河西岸、廠生活區南邊的一塊灘地上,位於廠區外。公社由郭副書記現場領導建設工作,徐毓蓉操辦具體事務。工廠、公社全力以赴,郭書記、徐毓蓉沒日沒夜地趕任務。土建、設備安裝、試產一帆風順。一個月裏就產出了蜂窩煤,一旦支內職工大批到達,小工廠就可開工達產了。個把月的忙碌倒是讓徐毓蓉無暇顧及她的“瞎想”,精神得到了釋放,因而體質也有所恢複。

“威虎山”上供家屬持農村戶口的職工使用的住宅房已經進入內部粉刷,屋前場地鋪設的準備工作正在進行。房屋是一字排開三間為一戶的平房,屋後是預留的地塊。吳韻琛引領著一位支內職工正在一戶一戶地參觀這些尚待完工的住宅。這位職工向吳韻琛自我介紹,他是支內人員中家屬是農村戶口的職工中的一員。他受其他有共同農村戶口的職工(有七到八位)委托,特地從上海來此地踏勘住房實際情況的。如果住房實際情況與“老廠”的“支內組”承諾的基本一致,他們就同意與家屬一起支內了。這位職工觀察得仔細而又仔細,不厭其煩地一戶一戶地在看。他說,如果是他一個人的房倒也沒什麼,現在既然接受了同事們的重托,就千萬不能馬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