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並不是我自己膽大妄為的做法。胡適在《中國哲學史大綱》中說:“凡研究人生的切要問題,從根本上著想,要尋一個根本的解決,這種學問,叫做哲學。”“這種種人生切要問題,自古以來,經過了許多哲學家的研究……若有人把種種哲學問題的種種研究法和種種解決方法,都依著年代的先後和學派的係統一一記述下來,便成了哲學史。”他所持的,就是實用主義的哲學觀。
但要注意了,實用主義並不代表著隻要觀點對我們有用,我們就能沒有原則地拿來相信。對於咱們前麵提出的人生問題,最容易接受又效果最好的觀點莫過於相信這世界上有神靈公平地賞罰一切,而且人的靈魂不滅。
以上這些觀點是最“實用”的了,但我們絕不會因此就認為它們是真理。我們依舊嚴格按照邏輯、按照理性思辨去尋找我們的答案。就算我們得到一個讓人絕望的結論,我們也會坦然接受。否則的話,我就不應該寫這本書,而是寫一本《關於神靈存在的種種證據》,不惜通過撒謊、偽造證據來宣稱神靈存在。因為我確實相信,宗教是解決上述問題最實用的方法。我撒謊騙大家相信神靈,可以讓大家更幸福,那麼我的謊言也是善意的謊言了。
然而我做不到。因為我想象的讀者是那些喜歡思考,不會輕信宗教信條和人生小感悟的人,那麼,我就不可能用胡編亂造的神跡來幫讀者們解決人生問題。首先,我沒那個說服力。其次,即便我胡編了,也很快就會被別人揭穿,仍舊沒有用。所以想來想去,還是老老實實地進行哲學思考才是最實用的做法,雖然從表麵上看這麼做是不夠省事實用的。
這裏我們就說到前麵對實用主義的常見誤解,認為實用主義就等於亂用主義,想怎麼來怎麼來。實際上如果我們能全麵地考慮實用問題,我們會發現實用主義和我們的日常習慣並不衝突,不會產生荒誕的結論。
比如有學生問,為什麼要相信某一個曆史事實,比如“元太宗叫窩闊台”?第一我們又沒親眼見過他叫什麼,第二這名字多難記啊,叫別的名字難道對我們的生活就有影響嗎?按照實用主義的曆史觀,我們隨便給起一個好記的名字叫“窩窩”多好多實用。
但事情是這樣,隻有需要用到這條知識的時候,我們才會想起它,對吧?我們什麼時候會用呢?當我們在學校的時候用,那麼就必須相信“元太宗叫窩闊台”,否則我們會被老師批評,考試不及格。或者我們對這段曆史感興趣,那麼,也必須相信“元太宗叫窩闊台”,否則我們就看不懂任何一本關於元太宗的書,我們也不可能收集到元太宗的資料。所以,雖然我們可以用實用主義的原則任意評判真理,結果會發現,和我們平時篩選真理的方法是一樣的,隻不過我們沒注意罷了。
再比如,羅素反駁實用主義的時候說,聖誕老人存在比不存在好,照此說來,聖誕老人是真實存在的了?
我可以反駁說,假如我們確實相信聖誕老人存在,那麼在聖誕節夜晚飛行的飛機就有危險。聖誕夜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檢測聖誕老人的行蹤,甚至要求全國的飛機停飛。這還會引發物理學上的困難——聖誕老人是如何在一個晚上給全世界的孩子都發禮物的?如果以此為證據,我們就必須改變物理學上的時空觀。那麼,是改變整個物理學實用,還是認為聖誕老人不存在更實用呢?因此,最實用的結果是成人不相信聖誕老人而孩子相信,這正是西方社會所遵守的。
你看,實用主義沒什麼毛病。
但是……你是不是有點崩潰了呢?
我們這本書開始還好好談點兒哲學,但是後麵越來越扯淡了,先是說哲學是主觀的,後來又說選擇真理的標準是實用與否,這還是嚴謹的哲學嗎?相比之下,就讓人越發羨慕科學了。你看科學多好!不僅成就很大,而且重視實證,反對獨斷論,其實和哲學的原則一樣。
那麼隨著科學的發展,會不會給哲學帶來新的希望?
哲學扒著獨斷論的泥潭,向科學伸出了求援的手:“科學兄弟,拉……拉我一把!”
科學嫣然一笑,伸出一隻大腳:“不,我是來打擊你的。”
他又把哲學踹回溝裏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