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尼采21歲那年,發生了一件可能影響了他一生的事。有一次他在科隆遊玩,無意中闖進了妓院。據尼采自己說,他在妓院中慌慌張張地彈了一首鋼琴曲就出來了。但是很多人認為,尼采就是在這個時期染上梅毒的。
隨著年齡的增大,尼采的身體越來越差,不斷顯示出類似梅毒的症狀①。當年尼采沒有聽從瓦格納的建議去結婚,有人認為原因之一就是他已經知道了自己患有梅毒。
在他快45歲的時候,1889年1月3日,尼采在都靈看見一個馬夫在虐待他的馬。尼采跑過去抱住馬的脖子,昏了過去。
從此以後,尼采瘋了。他受到母親和妹妹的照料,但很少恢複過理智。
然而,這對於一個曾經充滿了激情和絕望的人來說,或許是一種幸福。
據說有一天,尼采的妹妹坐在他身邊,看著發瘋的哥哥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尼采望著他妹妹,大惑不解地說:
“伊麗莎白,你為什麼哭呢?難道我們不幸福嗎?”
諷刺的是,在尼采瘋了以後,財富和榮譽接踵而來。他出了名,人們像對待聖人一樣崇拜他,王公貴族爭相拜見,就好像隻要看一眼這位已經失去了神誌的可憐人,就可以沾上一點哲人的仙氣一樣。
在這個時期,尼采的妹妹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尼采發瘋以前,他曾經哀求過妹妹:“請答應我,我死後,隻有我的朋友才準站在我棺材的周圍,不允許好奇的人們圍觀。”
然而他妹妹卻故意把瘋了以後的尼采打扮成展覽品,讓尼采穿上白色的袍子。尼采原本就有一把濃密的胡子,這下他更像是神話傳說裏的先知了。
大概有不少人聽說過,尼采的超人理論後來被希特勒利用,成為了納粹理論的一部分。然而實際上,尼采非常憎恨反猶主義者。
當年尼采的妹妹和一位反猶主義者結婚,受到了尼采的強烈抵製。尼采甚至稱他的妹妹是“心懷仇恨的反猶母鵝”。在尼采發瘋以後,他的妹妹利用整理尼采著作的權力,任意增刪、篡改尼采的作品、信函,編成了適合她自己口味的《權力意誌》。她把尼采的學說變成了種族歧視的武器,也讓希特勒成為了這個學說的信徒。1934年,希特勒到尼采紀念館參觀,尼采的妹妹和這位弟子見了麵,兩位反猶主義狂人一通握手言歡。
在他們的背後,尼采的畫像冷冷地注視著他們。
我在上中學的時候,有一次老師提到尼采,他用戲謔的語氣說道:“曆史上有一個人叫尼采,他認為自己是太陽。”
大部分學生都是第一次聽說這個人,學生們驚訝是誰會有這麼狂妄的想法。那老師故意停頓了一下,然後抖包袱說:
“結果他瘋了。”
學生們哄堂大笑,老師為自己的幽默揚揚得意,再也不提尼采繼續講他的課。
我想,對於不少人來說,自大狂、神經病——這便成了他們對於尼采的全部印象,他們這輩子或許不會多了解這人一絲一毫了。
是啊,人生中有太多比了解一個已死的瘋子更重要的事。所以,凡是我們不理解的人都是神經病算了:唯心主義是神經病,懷疑主義是神經病,尼采是神經病,一切哲學家都是神經病。在書店裏,眼睛掃過那些看不懂書名的書脊,心中默想:他們肯定都是故弄玄虛的騙子,自找麻煩的呆子,他們的書既看不懂也沒有用。
這樣的世界才簡單,才可愛嘛。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作為一個思想家,尼采的作品大氣磅礴,有很強的感染力。
但是作為一個哲學家,尼采沒有自己的形而上學,觀點都是斷言式的。雖然他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但是對於哲學隻是方向性的指引而不是建設。因而我們隻在他的觀點中摘抄一些有趣的東西,大略講講。
叔本華講的是生命意誌,尼采講的是權力意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