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神們自己(2 / 2)

然而托馬斯隻能證明世上存在一個我們無法感知的巨大力量,卻無法證明那股力量就是上帝,以及上帝能夠具備以上幾點能力。

而且,托馬斯的證明本身也有問題。羅素對此反駁說:那什麼是上帝存在的原因呢?如果“萬事必有因”,那麼上帝的存在還要有自己的原因,上帝就要依賴於外物存在,那麼上帝就不是全能的。假如說並非“萬事必有因”,那我們就允許有事物不依賴原因存在,那麼萬事最初的原因既可能是上帝,也可以是其他事物。

這反駁聽上去像是詭辯。問題是托馬斯想靠純粹的理性證明上帝,那就得服從邏輯規則。而羅素的反駁說明了,托馬斯的論證從邏輯上是不成立的。

作為經院哲學的集大成者,托馬斯對上帝不能令人滿意的證明說明了,用哲學推導神靈這條路終究走不通。實際上,用哲學去證明宗教,本身就有一個致命的漏洞。

經院哲學家想得挺好,他們用哲學去證明宗教,為的是讓宗教也能符合理性的考驗。但是別忘了,懷疑是哲學的核心精神。

當神學家們試圖證明上帝存在的時候,這同時不也就意味著上帝有可能不存在嗎?按照基督教的教義,基督徒絕不能質疑上帝的存在。那麼可以說,從神學家們把哲學引入神學的一瞬間起,他們就已經開始背離自己的信仰了。

在哲學史上,教父哲學和經院哲學的地位也比較低。哲學史家們常常嘲笑經院哲學的無聊,最常用的例子是說,經院哲學家們會討論“一個針尖上到底能站多少個天使”、“一個生來就有兩個頭的怪物,應該被作為一個人還是兩個人接受洗禮”之類無聊的問題。

不過說來有趣,就在這麼無聊的經院哲學時期,卻出現了一個對後來的科學發展極為重要的理論。它由一個叫做奧卡姆的教士在研究神學的時候提出來,被後人稱作“奧卡姆剃刀”。

這條定律對科學和哲學的發展極為重要,以至於我們在後麵打算用很長的篇幅介紹和研究它,所以在這裏就略過不談了。我們繼續聊曆史吧。

此時哲學在歐洲的地位可以用兩個字形容:孫子。

這話一點都不誇張,托馬斯就說過,“哲學是神學的婢女”。哲學隻能用來服務神學,不能懷疑神學,更不能淩駕於神學之上。

不過算了,不管是孫子還是婢女,好歹哲學是傳下來了。不久,教會就要為自己的自大付出代價。哲學即將挺起胸膛,整個歐洲的王公貴族都要為此躲在桌下瑟瑟發抖。

但回顧哲學的發展之路,我們每個人都清楚,哲學贏得並不輕鬆。

在我們很多人的印象裏,希臘哲學不過是一幫穿著白袍子的奴隸主在酒足飯飽之後的清談罷了。實際上,哲學的傳承浸滿了鮮血。

如果不是無數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在兵荒馬亂中懷抱著哲學典籍奪路逃竄,如果不是哲學家們從一場場烈火中搶奪滾燙的紙屑,如果不是千百萬在曆史上未留名的學究嘔心瀝血地翻譯整理,我們今天不會觸摸到那麼多哲學瑰寶。

我們很多人覺得,自己的國家、民族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亡國滅族是最可怕的事。這當然沒錯。但是如果站在文明的角度去看,亡國並不一定是最可怕的。雅典亡國了,反而因此撒下了希臘文化的種子。在中世紀的基督徒看來,穆斯林是最可惡的人。但正是他們的敵人,才得以讓西方最精華的文明保留下來,最終讓基督教的神學家們也視之為珍寶。

所以我覺得,對於文明來說,一國的衰亡不那麼可怕。可怕的是焚書,是毀掉學校,是用暴力消滅言論。打敗仗了沒關係,隻要人民幸福就行。而讓人民獲得幸福的方法,就在千百萬文弱書生舍去生命保護的一本本書、一張張紙中。

敬字惜紙,這不是書呆子話,這是文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