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百官還是為了大明的祖製向神宗皇帝據理力爭希望皇上早立長子為太子,可是神宗皇帝私心太重一直將立太子的事情押後。有一次吏部郎中顧憲成冒死進入乾清宮重申“無嫡立長“的祖製,皇上非常的氣憤於是罷免了顧憲成的官職,顧憲成回到了自己老家無錫重新修繕了東林書院。顧憲成就和弟弟顧允成好友高攀龍一起在東林書院講學。東林書院的人時常議論時政,在朝的很多官員也紛紛迎合之於是東林黨就慢慢的發展開來,成為了明朝後期一股不可小視的政治力量。
最後在東林黨據理力爭和上天的幫助之下(過程太過曲折不好贅述),朱翊鈞不得不在朱常洛二十歲的時候立朱常洛為太子。
但是我們不要以為朱常洛立為太子之後那位王宮娥也就是現在的王恭妃的際遇得到了好轉,王恭妃還是一樣的守著活寡並且遭到鄭貴妃鄭黨勢力的迫害。當朱常洛得到他第一個兒子去看望自己的母親時,卻發現自己母親的景陽宮宛若一座冷宮,門可羅雀,十分蕭索。
王恭妃此時已憂怨成疾,雙目失明了。長期被鄭氏幽禁不能與自己的親身骨肉相見再加上鄭貴妃一再的減少王恭妃的日用供給,本就身體不好的王恭妃染上了重病。王恭妃緊閉著自己的眼睛對自己的孩兒說道:“孩兒你的娘一生守著活寡,在這偌大的皇宮裏麵宛若囚徒一般,空虛寂寞誰人能知?還好我為自己留下了你這樣一個骨肉,也算是對得起自己的一生了!為娘自知已是風燭殘年,馬上就要離開人世了,你以後一定要好好的生活”。
更為可氣的是朱翊鈞在王恭妃病重時竟然沒有去看過自己的妻子。其薄情至此不得不令人心寒。不久王恭妃就香消玉殞了。逝者已矣,就連最後一點點應有的尊重朱翊鈞也沒有給王恭妃。
一直拖了十天我們狠心的朱翊鈞同誌才按照未生育子女的貴妃禮儀辦理王恭妃的喪事。而王恭妃的屍體已經腐爛不堪了。並且在安葬之後不派人守墳,也不給予守墳的費用。筆者到現在仍然不明白堂堂王室為何對一個女人如此刻薄?
曆史的公正讓她做了一個令萬千女人羨慕的皇妃,但是我知道若是時光能夠倒流她寧願不要這種公正而用自己十年的生命去換兩個字。這兩個字叫做平凡。去擁有一個最為普通的丈夫。她不需要這個丈夫長得有多帥,也不需要這個丈夫有多高的地位,更不需要這個丈夫有很多錢,隻需要他的丈夫有一顆心,一顆不離不棄的真心。
筆者重新回憶並寫下這段曆史眼睛已經微微有點紅潤,雙淚俱下,四韻皆成!
憶王恭妃
黃瓦紅牆宮廷中,娉婷婀娜笑春風。
可喜一朝恩寵至,鳳袍加身露華濃。
堪歎萬事隨流轉,未想景陽是冷宮。
來世若得重為女,不教夫婿是君侯。
本章後記:肯定有人會奇怪這明明應該是一本武俠小說怎麼這一章有點像曆史評論。其實我前一章已經借由北辰道人的話語闡述過我的寫作理念“一半是生活,一半是想象”,王恭妃的故事曾經讓我為之惆悵過很久,我也想過是不是要搞出個南極道人然後借由南極道人和丁浪的談話來引出這樣一段令人扼腕歎息的故事,但是最後我的心讓我做出了直接由自己的口吻來寫這樣一段令我神傷的故事的決定。
因為我想讓我的心毫無保留的展現在大家的麵前沒有一點距離。
這樣一個故事雖然發生在封建時期但是卻是值得我們所有人深思的。曾經筆者參加過一個旅行團,導遊這樣問我們團裏麵所有的男人。請問你們心中的女神是誰?有的人回答林誌玲,有的人回答範冰冰。導遊卻說如果要問我我心中的女神是誰?我會告訴他我心中的女神就是那個在家裏麵幫我洗衣服,給我帶孩子,在我高興的時候與我一起歡笑,在我悲傷時默默為我流淚的那個女人。
我想這樣的女人大多數肯定沒有林誌玲的身材,估計也不會有範冰冰的臉蛋,但誰能否認她們才是我們男人一輩子最需要珍惜的女神?我們哀悼王恭妃的不幸但我更想用杜牧的一句話作為最後的結尾:“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