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來世若得重為女 不教夫婿是君侯(1 / 2)

時下大明朝是搖搖欲墜,皇帝朱由校仍然癡迷於玩樂與木工,將大權通通下放給司禮監秉筆太監魏忠賢。司禮監就是內廷二十四衙門的統帥,司禮監最高職位司禮監掌印太監就是內廷的首領。雖然魏忠賢並不是司禮監掌印太監但是由於掌印太監已經由魏宗賢的爪牙王體乾擔當,魏忠賢已經是幕後的內廷首領再加上魏忠賢統領東廠真可謂是權傾朝野。

當時外廷與內廷的爭鬥已經十分白熱化,外廷東林黨人不斷的上奏彈劾魏忠賢可是由於外廷的奏章都要經過司禮監才能到達皇帝的手上而且皇帝朱由校在其位不謀其政導致自己大權旁落所以再多的彈劾奏章也等於石沉大海毫無作用。不過由於東林黨人在中國的影響力仍然十分巨大魏忠賢有所顧忌不敢貿然發作。東林黨是何方神聖,讓無惡不作的魏忠賢也有所收斂?且聽我道來。

要說東林黨的來曆就要追溯到明萬曆年間了。神宗皇帝朱翊鈞十歲即位被戲稱為小皇帝。等到神宗皇帝十九歲已經情竇初開。

朱翊鈞到慈寧宮去向生母慈聖皇太後請安。真是無巧不成書,當時皇太後不在慈寧宮,而進來了一個貌美如花的宮女。這個宮女眉若遠山含黛,眼波流轉如秋水,豔如三春之桃,丹唇內啟,皓齒整齊,腰如細柳。

神宗皇帝本是好色之人哪裏頂得住這樣的誘惑,在慈寧宮就臨幸了這個美麗的宮娥。可是神宗皇帝雖身為一國之君卻不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或許是覺得自己在太後的寢宮臨幸一個宮娥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一直隱瞞著這件事情。

而那位被臨幸的美麗宮娥姓王。王宮娥以為自己得到了皇上的寵幸可以躍入龍門身價百倍。可是沒想到自己將寶貴的處女之身獻給了一個寡情薄意毫無擔當的男子。

王宮娥望穿秋水卻等不到皇帝的加封。神宗皇帝以為這件事情就可以不了了之了,自己可以雙手一攤不負任何責任,可是他的行為已經被忠實的書房記事太監寫在了皇帝的《起居注》裏。

筆者一直以來是很敬佩古代的史官的,他們中的很多人將曆史的公正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文天祥的《正氣歌》有這樣一句話“在齊太使簡”雖簡短五個字卻是兩個史官為了曆史的公道毅然獻出自己生命的故事。

春秋齊國的宰相崔杼由於齊莊公和自己的妻子私通在自己的家裏殺了自己的國君齊莊公。

當時齊國的史官寫道“崔杼弑莊公”,崔杼把他殺了,史官的弟弟不畏**還是在史書上這樣記載,崔杼還是把他殺了,沒想到史官的少弟仍然寧死不屈還是要這樣記載,最後權傾朝野的崔杼沒有辦法隻得放過了他。

強權可以贏得了一時但終究贏不了曆史的公道。而且更為巧合的是王宮娥竟然珠胎暗結懷上了神宗皇帝的龍種。王宮娥的肚子漸漸大了起來在慈聖皇太後的逼問之下終於吐露了這件事情的真相。

其實慈聖皇太後也是宮娥出身,對王宮娥的遭遇很是同情於是把自己的皇兒叫了過來想問個清楚,可是這個時候神宗皇帝還是不肯承認這件事情,皇太後隻得拿出記事太監的《起居注》來對照才發現其中的記錄和王宮娥的口述完全吻合。神宗皇帝沒有辦法隻得承認了並加封王宮娥為恭妃。

曆史終於還了王宮娥一個公道,但有時候公道和幸福是兩碼事。

被封為妃子的王宮娥還是不得寵,雖然自己很快就為神宗皇帝誕下了一個皇子也就是神宗皇帝的長子朱常洛。可是她的命運並未因為這個皇子而改變。她還是在深深的後宮裏麵守著活寡。神宗皇帝始終寵愛著鄭貴妃。然後曆史上就上演了有名的“爭國本“這樣一出鬧劇,這出鬧劇可謂精彩紛呈,有四任首輔的前仆後繼,有江湖俠士的賣力表演,有落魄文人的添油加醋總之是你方唱罷我登場。

這件事情大致是這樣的。皇帝極度寵愛鄭貴妃,鄭貴妃就為神宗誕下了一個皇子名為朱常詢。神宗愛屋及烏心裏麵暗暗的有了立幼子朱常詢為太子的打算。可是按照大明的祖製是立嫡立長。意思就是先考慮皇後的皇子,如果皇後無所出就立長子。其實之前也不是所有皇帝都是這樣的比如大名鼎鼎的朱棣就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長子,而且朱翊鈞本人既不是長子也不是嫡子。

所以當朱翊鈞提議立朱常詢的生母鄭貴妃為皇貴妃的時候就有很多大臣表示反對了,因為這樣一來鄭貴妃就等於是皇後的繼承人,將來朱常詢就可能憑借嫡子的身份出任皇帝。當時的首輔申時行就極力反對加封鄭貴妃而是請求朱翊鈞及時的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由於百官的阻擾,朱翊鈞隻得把加封鄭貴妃為皇貴妃的事情作罷,不過仍然沒有馬上立朱常洛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