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陋室豈減書劍意(上)(1 / 2)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日頭一點點的升起,驅散了秋日清晨的寒意。已經到了秋後翻耕麥田的時節,自麥收後修養了一陣的下龍灣村的村民們便又扛起鋤頭,出村下田。村口的土路上村民絡繹不絕,而朗朗的讀書聲此時正從村口邊不遠處的一間破舊草廬中傳了出來。路過的的人們紛紛停步驚訝的循聲望去,雖然屋舍已經不同,可熟悉的讀書聲,仍讓他們覺得仿佛一下回到了幾年前,韓家三子日夜用功苦讀的時候。

“韓家的三秀才病好了?!”

“應是大好了!這幾晌午後都看見他家的養娘扶著出來走動。”

“俺昨也看到了,是能下地了,就是瘦脫了形。嘖,原來多壯實的一個後生啊,跟他家大哥、二哥一個模子出來的,牛一般啊……現在風吹吹就會倒。”

“怎麼三秀才比過去還要用功了點?病才好啊!”

“他一病大半年,現在肯定是想將功課補回來。”

“真該讓俺家的兩個子來看看,這才是能中進士的樣子。韓家三哥在外麵兩年,不是白饒……”

“好像三秀才也比以前和氣了,昨還跟俺笑著打招呼來著。”

“沒錯,沒錯!的確是和氣了不少。”

韓家老三在村中的地位不低,此時的讀書人都是很受人尊敬。記憶中的韓岡都是埋頭於詩書,是個很淡漠的性子,對村人禮數周到,但笑容就欠奉了。不過賀方這兩本著敦親睦鄰的心思,要改變村民心中自己前身留下的惡劣印象,不想竟讓他們受寵若驚。

“也幸虧大好了。韓菜園這半年為了兒子,家產都敗光了。如果再不好也沒得錢來買藥……”

“一頃多地如今一點不剩,兩進的宅子也賣了。韓菜園夫妻兩個還得沒日沒夜的去山裏挖山菜,也不顧大蟲、花熊。這年歲啊,真的生不起病!”

“倒讓李癩子那廝撿了大便宜,他想韓家的三畝菜園多少年了,現在終於讓他完了願……”

“哪裏完願了?他哭還差不多。那三畝菜園是典賣,不是斷賣。

“韓家這兩年也不知遭了什麼災,惡了哪路神靈。今次兵災,一下沒了老大老二,好不容易養大的三個兒子,兩個拔了短籌,就剩個措大老幺!”

“是不是前兩年祭李將軍,韓菜園那次碰跌了香爐,遭了祟?不然怎麼連丟了兩個兒子,韓三秀才也是一病半年,差點又丟了命。韓菜園和阿李嫂前日去了廟裏許願,就一下就好起來了!”

“去,心夜裏李將軍老大箭來射你個對穿!李將軍可是個會作祟的?!”

“……俺也隻是罷了!”

“韓三秀才得病是受了風寒又趕了緊路,關李將軍何事?現下病能好,這才是李將軍福佑。”

耳中不斷被聒噪著,心中也躁得厲害,賀方沒心思繼續再讀下去。咬人耳朵背後議論人的事,無論時代和地點,都是少不了的。但自己成了他人嘴裏咀嚼的談資,賀方總覺得心中有些不舒服。

賀方住了聲,輕輕合上了捧在手上的《論語》,放到了書桌上。論語一卷完全由人手抄寫而成。紙麵上的列列楷,方正光潔,一絲不苟,近於歐體,工整得如同鉛字印刷出來一般。這是從歐體字脫胎而來的館閣體,賀方早年曾經被他的祖父逼著習字,學得也是歐陽詢,看著韓岡一筆一畫盡著心力抄寫出來的的方正楷,隻覺得十分的親切。

不過館閣體是滿清時代的法,在賀方如今身處的這個時代則是稱作三館楷書——所謂三館,是昭文館、史館、集賢院的統稱,也稱崇文院。其地位在朝堂諸多館閣中最為尊崇,此時的宰相都是兼著三館大學士的館職——隻是不論是何等稱謂,要想進學參加舉試,寫在試卷上的字體最好是這一種,否則讓負責謄抄試卷、以防考生考官串通作弊的書吏錯認了幾個字,那可就真是欲哭無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