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1 / 2)

某校高中學生:

我覺得應該製定出一個《教師行為守則》,禁止教師打罵學生;禁止一切侮辱學生身心的行為;禁止將學生逐出教室或學校等等。誰違反了,就堅決把他開除出教師隊伍,不論他的升學率有多高,他的教學能力有多強,概不赦免。

師德淪喪豈止“暴力”二字?

暴力,僅僅是師德淪喪的外在形式,也可以說是極端形式。實事求是地講,使用暴力的教師若按中國教師數量的絕對比例講,應該是屬於極少數。而非暴力形式的師德淪喪,又該有多少呢?

1999年11月30日的《北京青年報》有這樣的一則報道:一份午餐5元錢,學校卻要求回扣2元;一家學校為300名學生訂了餐,要求同時贈送70多位老師的午餐,為人師表的老師要從學生的嘴裏搶食兒。

隨著政府的大力推廣、媒介的廣泛宣傳,學生營養餐的重要性正日益被社會、家長、學校所接受。然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學生營養餐的推廣普及工作並不如想象的那麼容易。上周日,由北京市教委、《北京晚報》聯合推出的學生營養餐有獎問卷調查新聞發布會召開,市教委秘書長杜鬆彭公布了1999年第三批學生營養餐定點生產單位,到目前為止,北京市生產學生營養餐的企業共有22家,理論生產能力達到20萬份左右,然而許多企業的實際生產數字卻遠遠沒有達到。

是什麼製約了學生營養餐的發展?除了生產廠家的分布不合理、自身的生產管理能力有限外,更令人驚訝的是,一些學校成為其中的製約因素。

這是一組真實的畫麵,為了師道的尊嚴,我們在這裏省略了他們的名字。要說的是這是一組不小的數字:

訂餐單位到一個學校聯係訂餐的事,學校的校長堂而皇之地講,一盒飯我們要2元回扣,不願意免談,還有生產廠家排隊等著呢;也有的學校比較含蓄,錢我們不要,老師們吃的飯就一起送來吧。聽起來合情合理,老師們錢掙得不多,吃一盒免費的午餐也沒占誰便宜,再說老師們也沒有白吃,學生用餐時,不還要有人管理嗎?這個道理似乎更易於接受。然而具體到操作,卻是一份令人難以接受的數字,據說有一所僅有300多名學生的學校,卻要求為70名教師的午餐免單。

在這裏我們首先聲明的是,我們絕大多數教師和學校沒有做這種事,北京25中的校長明確要求各班班主任負責起學生營養餐的發放工作,學校卻從沒有拿過一盒免費的午餐。北京二中的學生們吃了幾年的營養餐,也從未發生過這樣的事情。豐台區教委甚至每年拿出一部分錢來補貼教帥,明確提出教委負責這筆管理費。但卻有一部分學校,一部分教師在吃著免費的午餐,而這份午餐毫不客氣地講是從學生的嘴裏挖出來的。

在新聞發布會上,秘書長聲明:每個學校有權利每訂20份學生餐中免費獲得一份午餐,或者收取5%的管理費。作為學校教師管理學生用餐的報酬。生產營養餐的毛利潤平均在25%左右,按照這種做法,也就是說有5%的利潤吃進了教師肚子。但是秘書長也承認:許多學校提得比這個多,這是一個上限,一旦再有違規,廠家可以舉報。

事實上作為生產廠家,有膽舉報的還真不多。一家生產企業的經理告訴記者,這個道理很簡單,丟了一個客戶事小,名聲壞了事大,這麼小氣出了名,不訂你的餐就太容易了。夏天的飯菜多捂上半個小時,找幾個學生聲稱吃壞了肚子,這樣的事件很容易製造,要想不訂你的,那還不簡單?接受這樣的條件,也就隻有降低學生餐的質量,這家不答應,還會有人入侵,惡性競爭最終毀的是學生的身體,是國家的未來。

1999年,為了大力促進學生營養餐的推廣,北京市政府鄭重承諾,到年底要為10萬中小學生提供營養餐配中心生產的學生營養餐。作為為群眾辦的60件實事之一,北京市政府為實現這項承諾做出了許多努力,如:政府指定專用生產標誌,在送餐中享受特別的交通權,生產單位在稅後有一定的補償。但無論怎樣,我們的學校,我們的老師不應該成為其中的絆腳石。

許多生產企業的領導都在講述一個事實:校長是關鍵,作為一校之長,作為法人代表的校長如果真正重視這件事,許多事情就好辦了。願我們的校長們少看一些眼前利益,多看看長遠的發展。

關於教師師德淪喪的非暴力形式,本章前麵的((1997年的呼喚:歸來吧,師德》一節中已有許多披露。上述這則報道,其內容之新(教師搶學生飲食),發生地點之醒目(堂堂的首都北京),不得不令筆者摘錄於此,就算是對此的一種補充吧。而實際生活中,教師師德淪喪的非暴力形式究竟有多少?最有切身體會和發言權的,恐怕還是中國廣大的中小學生。如果讀者對此想刨根問底,那不妨問一問你身邊的中小學生,相信他們會告訴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