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竹子為什麼“沒心沒肺”?(1 / 1)

我們常說腹中空的竹子是“沒心沒肺”,可一點沒冤枉它呀!

不信你敲敲竹筒,一定聽得到很清晰的回音。要不直接鋸開竹筒:瞧!裏麵空空蕩蕩,竹子確實是沒心的。別驚訝,我馬上就告訴你為什麼竹子不長心。

你是不是以為長得和大樹一樣高的竹子,屬於樹木家族?其實呀,竹子可是名副其實的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一點不沾邊。睜大你的眼睛,仔細看看,竹子的莖圓形中空,莖上還有實心的節。這兩點可是所有草本植物的共同特點。因此,植物學家就給竹子打上了“草本植物”的標簽。

而竹子最開始並不是空心的哦,那麼它的心去哪裏了呢?

原來,竹子的心是在進化過程中慢慢消失的。竹子和人不一樣,沒有心活得更好!

竹子很高,雖然很苗條,可是體重並不輕,因此莖就必須具有較大的載重量。看起來,實心的莖承受能力較強,實際上卻恰恰相反,空心的莖負重能力更強哦!為了減輕來自竹身的壓力,竹莖隻好忍痛割“心”了。不過,空心的莖因此輕鬆了不少,就作為進化優勢保留至今了。

你可能會問,竹子幹嗎要長得那麼高?這都和竹莖沒有形成層有關。沒有形成層,竹莖就隻好在生長初期努力增大細胞,可是這種方法也隻能有限地增粗竹莖。與此同時,竹身卻不停地往上長。可想而知,竹莖的壓力還真大。

於是,竹莖想方設法增強自己的載重量,慢慢發現了空心的好處。這樣,竹莖就漸漸地加厚了細胞壁上的機械組織和維管束,莖中心部位的組織就逐漸萎縮,直到消失,活生生地“消滅”掉自己的心。

哎,竹子這個“沒心沒肺”的家夥,看起來也挺可憐的嘛。既然空心更舒服,那就讓它這樣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