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斯特的實驗(1 / 1)

◎王巍

巴克斯特是誰?他是美國有名的情報專家,同時對測謊器的興趣甚濃,研究很透。但他出名還不在於此,而在於他對植物的有趣而有價值的實驗。

巴克斯特對植物有著極大的興趣。1966年2月,他剛擺弄好他的測謊器,便來到院子裏給他種養的花草澆水。也許是一種職業習慣,他想:能否給植物也來測一測它們的反應呢?這種奇怪的念頭驅使他將測謊器搬了出來。

他選擇了一棵叫“龍血樹”的植物,將測謊器的電極綁到了一片樹葉上。他想,這樣至少可以測試一下水分從龍血樹的根部上升到葉片的速度。因為樹吸收了水分,其中可以自由移動的一些帶電離子要多不少,電阻會變小,而電流相應變大。

可結果卻讓他大吃一驚。他給龍血樹澆水後,儀器上的曲線圖竟然同人在激動時顯示的曲線圖相似。這說明植物吸收了水分後“心中”感到十分舒服,很興奮。

難道植物也有感情嗎?巴克斯特不禁在心中暗問。這一疑問也促使巴克斯特進一步研究下去。

巴克斯特經過認真研究,又製造了一台測量儀器。如果植物有某種“心理活動”,它的指針便會擺動,而且記錄紙上便記錄下曲線變化態勢。

巴克斯特又由自己的職業想開來,他首先想到的是“威脅”這一辦法。第一步,他試著將植物的一片葉子浸入到滾燙的咖啡中。此時,測量儀的指針立即擺動起來,記錄紙上便有了不同的曲線出來。不過波動還不算過分劇烈。

巴克斯特於是又想了一個更厲害的辦法——燒它的葉子。奇怪的是,當他腦子裏閃過這一念頭、手中的火柴還沒有擦燃時,測量儀的指針就劇烈地擺動起來,記錄紙顯示的曲線波動十分厲害。顯然,植物此時已有了一種嚴重的恐懼心理。可令人不解的是,為什麼人一有這種想法,植物便會知曉呢?

巴克斯特擦燃火柴,幾次試著去燒它,但都沒有真正去燒。開始測量儀的曲線波動很大,可漸漸地越來越趨緩。難道此時植物也知道這隻不過是一種威脅,而不會真正去傷害它嗎?

這事一直困擾著巴克斯特,也促使他去進一步研究。

不久他又做了這樣一個實驗:在植物旁邊放了一盆開水,將活蝦子扔進開水裏,讓植物“看”,看它有什麼反應。結果從記錄紙上可以看到,每次將活蝦扔進開水中,植物都感到十分害怕。

巴克斯特為求得實驗的精確性,他決定排除外界的一切幹擾因素。他在完全沒有外部因素幹擾的三個房間裏都放置了開水、記錄儀器和自動投置活蝦的裝置,結果得出了相同的結論。

巴克斯特不定期做了這樣一個有趣的實驗:在植物邊上放了一個蜘蛛,當蜘蛛向植物爬過來時,植物立即恐慌起來;蜘蛛遠離它時,它又恢複了常態。

巴克斯特為了研究植物是否普通都有這種反應,他和同事們對好幾十種植物進行了測試,而結果都是相近的。

巴克斯特曾公開進行多種實驗,他的研究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當然有人支持,有人反對。但更多的人是持懷疑或否定態度的。例如美國的一位叫麥克·弗格的化學博士則認為,巴克斯特的實驗純粹是種無稽之談。於是他要通過自己的實驗反駁巴克斯特。

麥克同樣用儀器來測試植物的反應。他撕去一片樹葉時,樹立即產生強烈反應;甚至當麥克心裏想到要破壞它時,它也會作出反應。這使麥克大為驚異,他也因此不得不改變自己的想法,認為巴克斯特的實驗是對的。他甚至還認為,植物也可以按“性格”進行分類。

後來還有人將植物和人進行對比實驗,看看植物和人的其他情緒反應是否一致。結果,植物和人一樣,也有“高興”和“不高興”的感受。

這些實驗能說明植物也有知覺嗎?說明植物也有感情嗎?科學的結論仍需進一步去探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