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柱
動物吃植物,這是人所共知的事實。但如果說植物也會吃動物,你會相信嗎?
看了豬籠草吃蟲子的故事,你一定會相信這也是事實。
這是一株長在向陽處的豬籠草。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豬籠草舒展著葉子,懸掛著自己的小口袋,懶洋洋地享受著溫暖的陽光。不一會兒,它似乎感覺到有些餓了,便將口部半開著的口袋傾斜著。口袋裏散發出一種清香,十分誘人。這香味是從口袋蓋子的下麵散發出來的,因為那下麵有許多蜜腺,能分泌出香甜的蜜汁。這顯然是一種引誘小昆蟲上當的把戲。
豬籠草靜靜地等待著獵物上當,以便飽食一頓。
不一會兒,一隻小昆蟲被香甜的液汁引誘過來了。它也許太想吃豬籠草的蜜汁了,徑直來到豬籠草的口袋邊,一邊吃,一邊向裏爬。
小蟲子剛爬到口袋裏,一不小心,像滑滑梯一樣掉進了口袋底。這裏對於小昆蟲來說即便不是萬丈深淵,至少也是個很深的陷阱。
小昆蟲為什麼會滑進去了呢?原來這傾斜著的口袋內壁有一層蠟質,非常光滑。
這時,豬籠草口袋上方的蓋子一下子關閉了,可憐的小昆蟲沒有吃到豬籠草的汁液,反倒成了它的美餐。
豬籠草沒有嘴巴,也沒有牙齒,它是怎麼吃小蟲子的呢?
原來它那口袋的內壁上有許多突出的消化腺,這裏能分泌消化酶,就像人的胃中分泌的消化液一樣,能將小蟲子消化掉,被自己吸收去。這種消化酶能使小蟲子麻醉,怎麼也逃脫不掉。
別說這麼小的昆蟲,就是再大一些,豬籠草也能將它吃掉。有人報告說,曾看到過豬籠草吃蜈蚣。蜈蚣的樣子很可怕,而且它也很厲害,可它一旦掉進豬籠草的口袋就慘了,同樣能被豬籠草的消化酶腐蝕掉。不長時間,你打開口袋,就會發現蜈蚣已成白色的了,早已死去。
豬籠草是種常綠小灌木,主要生長在我國的雲南和廣東等地。從它的外表看,有個獨特之處,那就是在它的葉子之間,有一條可以卷曲的細藤,藤上長著個綠色的小口袋。這口袋有些像關豬的籠子,“豬籠草”這名稱也就是這麼來的。
以這些小昆蟲為食的植物,人們稱之為食肉植物或食蟲植物,目前世界上大約有500種這類植物,我國約有30種。這類植物一般靠鮮豔的色彩、奇妙的香甜來吸引小蟲子,感覺特別靈敏,體內會分泌消化酶,而且消化能力極強。
食肉植物的捕蟲方式多種多樣,有的靠葉片上的腺毛運動來捕蟲;有的靠分泌黏液來粘住蟲子;有的是葉片變成陷阱樣來關住昆蟲,這些陷阱有的像籠子、口袋或盒子,昆蟲有進無出。
這些植物為什麼要吃“葷”呢?由於它生長的地方常因雨水衝刷,缺乏氮素養料或其他礦質營養,土壤呈酸性,落葉和動物屍體無法被微生物分解成植物所吸取的養料,在這種環境所迫下,這些植物經過長期演化,終於“練就”了捕蟲的本領。據說,有些植物的捕捉本領很高,它們甚至能捕捉到蜻蜓和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