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8年初,法國、意大利、奧地利等國相繼爆發革命。以裴多菲為首的佩斯激進青年於3月15日發動了起義,詩人還寫《民族之歌》、《大海沸騰了》、《把國王吊上絞架》等詩篇,裴多菲在起義爆發的清晨在佩斯的民族博物館當眾朗誦了《民族之歌》。從此爆發了1848~1849年由科蘇特領導的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這次革命以是廢黜封建製度,並把匈牙利從奧地利統治下解放出來為目標。
1848年秋天,奧地利侵略者向剛剛獲得勝利的匈牙利發動軍事進攻,革命遭到失敗。裴多菲的這一時期的政治抒情詩比較完整而真實地反映了革命的爆發、發展、失敗的全部過程,例如《老旗手》(1849)、《投入神聖的戰爭》(1849)等。1849年1月,裴多菲參加了貝姆將軍所部反抗俄奧聯軍的戰鬥,同年7月31日英勇地“死在哥薩克兵的矛尖上”(魯迅語),為祖國壯烈犧牲。
裴多菲一生中寫了許多首抒情詩和8首長篇敘事詩,其中最著名的有3首:《農村的大錘》(1844)、《亞諾什勇士》(另譯《勇敢的約翰》,1844)和《使徒》(1848)。《農村的大錘》諷刺了浪漫主義史詩中的誇張和矯揉造作的風格,表現了對貴族地主階級的憎恨與輕蔑。《亞諾什勇士》是長篇敘事詩。主人公亞諾什勇士為了追求幸福的生活和愛情,經曆了貧困的折磨、長夜的黑暗、大海狂濤的卷撲,戰勝了巨人國和黑暗國的威脅,終於在仙人國,尋找到了幸福的牧歌式的國土、生命的泉水和忠實的愛人伊露斯卡。裴多菲向往美好的世界,熱情地歌頌勞動人民。他賦予民間傳說以新的色彩和生命,創造出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英雄和世界。這部長詩在19世紀上半葉成了鼓舞人民鬥爭和進步的力量。《使徒》是詩人後期的作品。這是一部革命的、帶有政綱性的長詩。它描寫一個懷有崇高的理想因謀殺國王沒有成功而被處死的革命者的一生。《使徒》是反映匈牙利人民為爭取自由而鬥爭的光輝的史詩,它標誌著詩人詩歌創作發展到最高峰。主人公錫爾維斯特是為平民謀福利的英雄,是匈牙利文學中第一個出現的資產階級激進派的代表人物。《信徒》說明作者受到空想社會主義者傅立葉、歐文的影響。
裴多菲也寫過小說和戲劇。他的長篇小說《絞吏之繩》深受魯迅喜愛;他的政論文章有力地揭露敵人、鼓舞人民。但由於裴多菲本身是一位資產階級革命家、詩人,他的思想觀念有一定的局限性,跳不出資產階級的思想範疇。
約卡伊
約卡伊,1825年2月18日生於中產階級家庭。父親是律師,具有資產階級自由主義思想。約卡伊先後在家鄉和克奇克梅特等地上學。他深受歐洲文藝複興和啟蒙運動時期思想的影響。
約卡伊在學生時代就開始從事寫作和繪畫。1845年他同裴多菲等人組成進步的作家團體“十人協會”。1847年他主持具有進步思想傾向的刊物《生活場景》,傳播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思想。1848年3月15日佩斯舉行起義,約卡伊參與起草著名的十二點綱領,要求實現民族獨立、建立民族政府、實行出版自由等。1861年他當選為國會議員。他在小說創作上有很大成就,因此,1894年匈牙利全國為他舉行創作50周年紀念活動、出版他的百卷作品集。約卡伊於1904年5月5日逝世。
約卡伊是匈牙利文學中浪漫主義流派的重要代表作家。在50年代初,約卡伊寫了短篇小說集《戰鬥場景》(1852),他以隱喻手法描寫1848年自由鬥爭時期的戰鬥故事和革命失敗後被迫藏匿者的冒險故事,表示對哈布斯堡王朝的反動統治的不滿。此外,他還寫了《愛爾德伊的黃金時代》(1852)、《匈牙利的土耳其世界》(1853)、《傀儡兵的末日》(1854)等幾部長篇曆史小說,表達了對巴赫專製製度的不滿。此外,還有一些作品,如《一個匈牙利富豪》(1853)和《卡爾帕蒂·佐爾坦》(1854),以19世紀初葉匈牙利民族複興時期為背景,描寫中小貴族的覺醒和為民族獨立而進行的鬥爭,讚揚了民族的革命精神。
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他創作了《鐵石心腸人的兒子》(1869)、《黑鑽石》(1870)和《金人》(1872)等長篇小說,展現了19世紀匈牙利人民所經曆的20年代改革時期、40年代自由革命鬥爭時期和60、70年代資本主義發展初期的廣闊社會畫麵。《鐵石心腸人的兒子》描寫了1848年革命中人民反對侵略、爭取獨立的許多動人的情節和轟轟烈烈的鬥爭,表現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黑鑽石》描繪資本主義發展初期的社會生活,抨擊了奧地利金融資本勾結匈牙利統治者對人民進行的壓迫和剝削。《金人》敘述一位富商的發家史,揭露資本主義罪惡、肮髒。1875年後,他還寫了《小皇帝們》(1886)、《黃玫瑰》(1893)等幾部具有現實意義的小說,有較為濃厚烏托邦的思想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