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平平仄平仄!(3 / 3)

“平指得是陰平和陽平(注:一聲和二聲),上聲和去聲則是仄了(注:三聲和四聲),那麼現在我來念一首詩大家來說說看!”

有的童子聽得懂,有的聽不懂。趙臻模模糊糊懂了那個意思,這到跟他前世無關,趙臻對古詩的了解隻限——他隻知道古詩分為近體詩和古體詩,近體詩也叫律詩,也就是講究平仄的,除了這以外趙臻就什麼也不知道,如今到了古代才把當年語文老師講得東西搞懂了,實在汗顏。

想到這裏,趙臻便是靜氣凝神,細細聽著。

潘蔭育開始念著——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語畢,潘蔭育環視眾人。

座下童子你望著我,我望著你,表情木訥;還有的想舉手又不是很確認,臉上帶著不自信的聲色,而絕大數的童子鴉雀無聲,低著腦袋,害怕先生點到自己的名字。

總得來說幾乎沒學童舉手,潘蔭育原本興致盎然的情趣頓時一黯,難道我教得眾學子之中竟是沒有半點詩詞天賦的?怎麼會這樣?不過隨即,潘蔭育安慰自己,他看著地下懵懂的孩童,心裏想著,或許現在跟他們講這些東西為時尚早吧?

他搖了搖頭,心由不死地從第一排仔細往最後一排看去,而就在這時——他看見一個人舉起了手!

對於古代的教師而言,除了束脩以外,最重要的是名聲和成就感,如果自己教過的學生考了功名,做了大官,這先生的名聲自然而然就大了,人們會紛紛奔向告走——名師出高徒啊!

所以從某種意義而言,古代的先生的目的較之現代的教師目的要單純的多,所以束脩什麼的不是很重要。

潘蔭育心砰砰地跳著,他再一次看了一眼王堯臣,心裏不由得讚歎,地瘠栽鬆柏,人貧子讀書。雖然還沒有點到王堯臣的名字,但是潘蔭育已經感覺到了,王堯臣不會辜負自己的!

潘歲安見到自己不會回答的問題,那個小子竟然有把握,他不由得帶著幾分憤恨:“哼!蹭飯童子、、、、”

而一邊杜濤:“咦,竟然是王堯臣,我還以為是他同桌呢、、”

而此刻坐在最後一排的王堯臣心跳到喉嚨眼了,他身體端坐好,嘴上卻是嗡嗡細聲詢問道:“趙臻,你有多大把握?”

“啊,你可千萬別說地是錯誤答案,你沒看見潘講學的表情,我要是沒回答對,嘖嘖、、、”

“放心,隻要你回答對了,先生一下子對你好感大增,要是免了咱們倆半年的束脩,你想想,我們說不定就不用費死費活和山長商量了,甚至都不用去做勤工儉學的事了。”

王堯臣見著潘蔭育朝自己慢慢走來,他趕忙問道:“可是、、、我覺得這怎麼有點欺騙的嫌疑,再說了,你知道答案你怎麼不自己起來說?要不然功勞全歸在我身上了!”

然而潘蔭育已經走了過來。

“籲籲,閉嘴!”趙臻趕忙吩咐。

“堯臣,你可知道答案,說來聽聽?”

“啊?我、、我也不曉得對不對?”王堯臣偷瞄了一眼潘蔭育手中的戒尺。

潘蔭育哈哈一笑:“但說無妨,我不會用戒尺懲罰於你的!”

“哦。”王堯臣心裏稍定,便是開口吐道:“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潘蔭育沒說話,臉上看不出來什麼,他繼續說道:“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這模樣讓王堯臣看著心驚膽戰,但是事情已經到了這一步了,開弓沒有回頭箭,按照剛剛趙臻告訴自己,他硬著頭皮:“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