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六年六月,藍玉及同黨被判剝皮實草,抄家,滅三族。WwW COM同時洪武帝下令製《逆臣錄》,藍玉一黨名列錄上,共計一公、十三侯、二伯並吏部尚書詹徽等文臣。
金陵城內殺的是血流漂櫓,有名姓者一萬五千人受刑,另有近萬這些勳貴府上仆人等或處以極刑或流放邊疆。
朝野之上一時為之膽寒,藍玉一案可與胡惟庸案相提並論。
自藍玉一黨被處以極刑之後,洪武帝的臉色要好看了一些,但是能夠看得出來,洪武帝的精神卻是更加不濟了。
在這種情況下,朱允炆正式登上了政治舞台,洪武帝開始將很多公務直接交給了朱允炆處理。
“皇爺爺,你看,這是徐禦史呈上來的奏章”
這一日,朱允炆拿著一本奏章急匆匆的找到了洪武帝。
對於這個徐禦史是何人,洪武帝倒也不大清楚,不過洪武帝還是接過了朱允炆手中的奏章看了起來。
這奏章上的內容,洪武帝看的是眉頭一皺,內容如同文官們老生常談一般要洪武帝削弱藩王權勢並減少藩王俸祿。
看完奏章後,洪武帝抬眼向朱允炆看去。
朱允炆注意到洪武帝的目光,連忙一拱手道:
“回稟皇爺爺,這徐禦史聽聞與十七叔交情不錯”
洪武帝聽了這話,倒是起了點興致。
朝堂上的勢力分布,洪武帝了然於心,經過藍玉一案,朝堂上的勳貴勢力受到重創,開國以來的公侯勳貴們現在隻剩下寥寥數家。諸王雖在朝上也有人為其話,但是聲音並不大,更多的還是那些文官們各自為政,這也是洪武帝特意造成的局麵。
但是眼下一個和藩王交好的禦史卻上本要削弱藩王的權勢,這倒是有些奇怪了。
“皇爺爺,依孫兒看來,這肯定是十七叔出的主意”
“那你你十七叔為什麼要削弱藩王權勢,他自己也是藩王”
洪武帝問完,朱允炆卻有些沒法開口了,因為這個問題他也思考了一會,但是始終摸不著頭緒。
看到朱允炆這幅模樣,洪武帝嗬嗬一笑,這個孫兒很像他的父親,仁厚待人至誠至孝,但惟獨有一點,便是眼光還有些欠缺。
洪武帝摸了摸胡須道:
“你十七叔這是在表忠心啊!他到了大寧,朕給了他很大的權利,但畢竟是年輕人,考慮的太多,這不,就來表忠心了”
著,洪武帝將徐禦史的奏章放到了案上轉而對朱允炆教了起來
“朕知道,朕給予親王們的權利讓很多人眼紅了,但是朕依然要這麼做。
朕這麼做為的是大明,為的是我朱家。
朝廷裏麵的奸臣曆代都有,甚至你看看史書上,滅亡的朝代都是由奸臣、權臣引起的。
扶蘇不死,趙高可敢指鹿為馬?漢室若有強力藩王,曹魏可敢篡漢自立?不滅曹爽,司馬家安能得下?至於西晉,人皆雲亡於八王之亂,但若是沒有司馬衷那個傻子以及賈後亂政,又何至於八王之亂,再者東晉可是延續了司馬家百年的江山!
其餘的例子數不勝數。
朝堂和藩王們恰如君王的兩條腿,隻要君王能夠平衡住兩條腿,我朱家的下何愁不能千秋外代!”
洪武帝的這番話完便朝朱允炆看去,朱允炆的臉上卻是露出了一絲似懂非懂的神情。
洪武帝心下暗歎了一聲道:
“藍玉一黨被清除,勳貴們便成不了大事,但這些勳貴卻能夠製衡朝臣,記住,為君王者不在於才智多高,製衡之道卻始終要掌握住”
“謝皇爺爺教誨!”
朱允炆躬身向洪武帝行禮誠懇道。
“行了,不要胡思亂想,這下總歸會是你的,在此之前,朕會將朝野打理清楚,留給你一個盛世大明!”
………………
朱權在王府之中接見了遠道而來的張群和馮成。
這兩位眼下已經被任命為寧王府左右長吏,日後便要在王府之中常駐了,不管朱權對這兩位長吏心中怎麼想,但是表麵上卻要表現出恭敬的態度,畢竟長吏除了掌管王府庶務之外還有教導藩王的權利。
“即便是就藩之前,本王在金陵也時常聽聞兩位大人的清名,今日一見,正是如了本王的願,來兩位大人請用茶!”
“嗬嗬,寧王殿下客氣了,我等二人受朝廷指派,日後在王府之中服侍殿下,還請殿下多多指教”
話的是左長吏張群,明代以左為尊,所以張群便比馮成要高上一級。
“王靖,過來,兩位大人的行禮安頓下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