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亥倒在地上,麵紅耳赤,喘著粗氣,繼而臉色暗淡,掙紮了幾下,站起來到:“侯爺也許的有理,我來北海借糧,也是迫不得已,寨中糧食不足半月,卻被孔融拒絕。我等與其餓死不如奮起一博,或許還有一條生路。不然也不會在百萬黃巾被曹操殘害的情況下,還下山挺而走險。如果正如侯爺所,願為我等留一條生路,希望侯爺道做到,不要像皇甫嵩這奸賊,讓我等投降,又全部將我等坑殺,不然我等做鬼也不放過你的。至於我,已是手下敗將,願打願殺,隨侯爺處置。”完束手待擒。
劉石道:“好!既然你誠心歸順朝庭,我也話算數,盡力服孔北海,看此地能安排多少百姓,其餘隨我去南陽,我將會按人分田,盡力讓你們渡過這個荒年,所有人田地有收時,都必須按律納稅。你現在就回去與眾人商議吧!”
管亥驚奇地:“你敢放我回去,不怕我一去不回?”
劉石輕鬆一笑道:“我來此地,隻是不想讓人多作殺戮,放你回去,我也沒有什麼損失,如果你們想戰,那就戰場上分高低,既然能捉你一次,也能殺你第二次,除非你們逃走,而這正是我們來援的初衷。你們都跑了還少了我的許多麻煩,何樂而不為呢?”
管亥見,心悅誠服地道:“侯爺真是仁厚慈心,我心服了,這就回去,如侯爺不棄,管亥願為侯爺執馬鐙安。”
劉石道:“隻要你等改惡向善,我自然收留。好了,你回去與眾人商議吧,我會派人與你聯係。”罷打馬回陣。
項熊、魏延等人也徐徐而退。
管亥待劉石走後,站在那裏怔了一會兒,看了眼前眾軍一眼,大吼一聲,“回營議事。”
管亥帶領黃巾軍撤出昌都,離城十裏紮營,商議投降劉石之事。
劉石回營,張飛道:“德然真是心善!”
關羽含。
劉備含笑點頭道:“明弟,我們進城去吧!”
劉備與孔融雙方施禮,劉備又將劉石介紹給了孔融,道:“石弟自洛陽收到蔡伯喈之女所贈書藉千餘冊,不忍蔡大家心血白廢,欲開設書院,教授寒門子弟讀書,特來聘請老師康成先生主持,不意來到此地,才知康成先生已避禍離開,不知去向。”
眾人對劉石之舉麵露欽佩。
孔融道:“可是因詩作被先帝欣賞,親認宗室,後因功封藍田鄉侯的劉侯爺?”
劉備道:“正是我弟。”
又道:“我弟宅心仁厚,曾隨華神醫遊醫三年,走鄉串戶,親見無數百姓窮困無依,病死、餓死。故此對黃巾極為同情。剛巧碰見黃巾圍城,不忍多造殺戮,於陣前規勸黃巾領管亥,棄暗投明,改惡向善,解甲歸田,已得管亥同意,不知孔北海能接收多少歸順百姓?”
孔融一聽,心中微沉,隨後朗聲道:“青州本是黃巾肆虐最重之地,北海更是重中之重。如今田地荒蕪,糧食嚴重短缺,城中之人已無法吃飽,怎有糧食供給這些逆賊?”
劉石心中大怒,輕笑一聲,出言道:“孔大人應清楚,這些所謂的黃巾軍,不過是因貪官貪婪,巧施名目、橫征暴斂,豪強趁機放債,奪其生存之地,迫得他們挺而走險。孔大人聖人之後,亦應知道‘民者國之本’,盡屠其民,國焉安在?自中平元年至今,曆經戰亂,我大漢之民已屠得太多了,我得先帝允許,盡可多的招撫陷入岐途之百姓,使其重歸田地。不知孔大人對此可支持否?”
孔融歎道:“非我不予接收,實是因長年黃巾擄掠,府中空虛,全靠當地富人捐助才得以維持,北海田地皆有其主,何況現在正值荒季,如何有糧供應他們。”
劉石歎了一聲:“不知孔北海最多能接收多少呢?”
孔融見劉石追問不放,隻得扭頭看向主薄王甫。
王甫欠身道:“北海曆經黃巾劫掠,府中實在無錢買糧供給這些逆賊,估計最多一萬人左右。”
劉石深感失望道:“既然如此,我將全部遷徙至南陽,不知可否會受到責備?”
孔融道:“劉使君義舉!何人能夠指責。”言罷請眾人入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