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了這裏,蕭木就愈發地覺得,即便是出於對自己寄托的這具身體原本主人,也就是崇禎皇帝的老婆孩子的安全著想,自己也絕對不能輸掉這場戰爭。
當然盡管大明一方出於守勢,有堅城利炮作為後盾,作戰相對而言比較容易,皇太極的後金軍隊從人數上和攻城器械上全都不占優勢,京城失守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但畢竟戰場的形勢瞬息萬變,而且這也是蕭木第一次親身經曆,而且還是作為名義上的最高統帥親身經曆這樣大規模的,決定一國命運的戰爭,這讓他沒有辦法不感到緊張,心髒砰砰直跳——尤其是他對於自己對古代的戰爭一竅不通,一個不心就可能下出昏招的情況十分了解。
所以蕭木對於作戰的具體部署這樣的專業性問題幾乎從來不進行幹涉,一切都以下麵臣子的選擇為準——在蕭木看來,在涉及到戰爭方麵的問題上,像是王在晉這樣的朝中大臣,還有袁崇煥這樣的一線將領才是專家,他們做出的判斷和選擇很顯然比自己這個門外漢中的門外漢要好上不知道多少倍。
而且蕭木已經好多次地聽林檎起了他根本沒有所謂的“主角光環”、“氣運”之類的話了,既然沒有這樣的“氣運”,那麼由他自己這樣一個對於軍事一無所知的門外漢所提出來的作戰部署,或者是對於原有的作戰部署提出來的修改意見無疑在極大的概率上是不可能奏效,或者是要導致極其嚴重的後果的,蕭木對這一點的認識也很清楚。
除此之外,從到大蕭木已經讀過了好多由於皇帝給下麵的將領過多的指揮而導致葬送了戰爭勝利,甚至直接葬送了江山社稷的故事和例子,蕭木自己當然不想去做那個拖將領後退的“豬隊友”,也不想在將來在曆史上被記錄成為是一個“昏庸”的皇帝。
總而言之,蕭木對於整個作戰的指揮並沒有做出任何的幹涉,一切都以專業人員的判斷為準,至少在大明的京城,在這場戰爭當中,蕭木可以確認的是,“外行指導內行”的事情絕對沒有發生過。
不過戰爭從來都不是那麼簡單容易的事情,即便蕭木從來都沒有胡亂出過主意,也從來沒有胡亂地進行瞎指揮,一切都交給了大明當下最好的大臣、將領去決定和應對——但做到這一點並不能就一定能夠獲得戰爭最後的勝利,或者做到這一點隻是戰爭勝利的一個前提條件,而非決定因素。相反,做不到這一點,那無疑是戰勝失敗的決定因素,而非前提條件。
眼下的形勢也正好印證了這一點,從皇太極開始對京城展開進攻之後的兩當中,大明的軍隊並沒有能夠在這場戰事當中取得任何的優勢,反而在精銳的後金軍隊的攻擊之下損失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