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七章 因素(2 / 2)

“是啊,這就像我們後世社會的財經股市新聞差不多。”蕭木點點頭,對林檎的看法表示同意。

但雖是同意林檎的看法,但蕭木的這個例子林檎反而覺得有些雲裏霧裏,“跟財經股市新聞差不多?我聽著好像有點熟悉,又有點不明白你指的是什麼。”

“就是每一世界上發生的大事件當中,總是有那麼三五件對股市是利好消息,也總會又那麼幾件事對股市來是壞消息,播報財經新聞的人,或者是專門靠分析股市吃飯的人,每就會把這些消息收集起來,然後到了每收盤的時候,根據最後股市大盤的漲跌來選擇合適的分析辭,如果是股市上漲,就把之前收集的利好消息拿出來,是‘由於受到了某某利好消息的影響,今股市上漲百分之多少’等等,而如果股市下跌了,就不提那些利好消息,或者利好消息並沒有能夠抵消負麵消息的影響……”

蕭木囉裏囉嗦地了一大堆,最後總結道,“總而言之,不管股市到底是跌是漲,最後他們總是能給出一個看起來十分合理的分析,畢竟他們就是吃這一碗飯的。”

“好像還真是有點像……”林檎聽完之後也是若有所思,點點頭答道,“很多事情在發生之前我們就可以預見到對其成敗產生影響的因素,如果成功了是因為什麼,失敗了又是因為什麼。但最難的往往卻是,怎麼判斷正麵和負麵的因素到底哪個對最後的結果的影響更加顯著。”

“不錯,這才是最難的,也是最容易被人誤解的地方。”蕭木答道,“就比方有很多人以成敗論英雄,某人失敗了,就會對其冷嘲熱諷,仿佛本來明擺著的事都做不好。但實際上卻並不清楚,事情原本並不是他想象當中那樣明擺著的。”

“好吧,總而言之,既然你已經不打算追究熊文燦提前私通鄭芝龍的事情,那你對他的這封奏章,打算怎麼回複?”林檎又展開了一個新的話題。

“當然應該是勉勵誇獎一番,畢竟招安的事情還沒有最終確定,還需要熊文燦來出力。”蕭木答道,“而且我之前的封給鄭芝龍一個實職官缺,讓他花銀子來買的方略有沒有成功的可能,熊文燦在這次的奏章當中也並沒有提起,雖然招安鄭芝龍的事情前景比較樂觀,但終歸是沒有定論。”

“這麼看來,熊文燦就更可能是提前跟鄭芝龍有過接觸了,所以才能這麼快傳來消息,而你後來補充的方略他卻沒有提及,很明顯他還沒有來得及跟鄭芝龍去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