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七章 因素(1 / 2)

“所以,聽你的意思,就算可以確定熊文燦是在得到朝廷回複,同意了他的招安方略之前就已經跟鄭芝龍眉來眼去了,你也不打算追究?”林檎問道。

很明顯,如果事情真的是這樣的話,按照嚴格意義上的標準來看待,背著朝廷私自跟鄭芝龍這種大海盜接觸無疑有著通敵的嫌疑,若是讓人抓住了把柄,以此為由大肆攻擊一番,熊文燦不要福建巡撫的官位能不能保得住,就連他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未必能安然無恙。

當然至少從目前來看,似乎沒有這種喜歡無事生非,構陷他人的人存在,究其原因,一來是崇禎皇帝即位以來,或者是蕭木穿越之前,對東廠錦衣衛這樣的構陷大戶進行了很嚴格的限製,沒有給他們發揮“專長”的機會。這二來嘛,當然就是蕭木這個皇帝本身的意見,很顯然,隻要對當今大明政壇稍有了解的人,都可以輕易的打聽到,熊文燦的這個招安方略是得到了皇上的首肯的,將來要是事情進展順利,熊文燦自然也會加官進爵,若是在這個時候找熊文燦的麻煩,很可能會偷雞不成蝕把米。

“這隻是一個如果,畢竟我們現在沒有證據。”事實上蕭木自然也不想按照那種嚴格意義上的標準來看待這個問題,而且他也知道自己這前半句話肯定不能讓林檎滿意,於是便繼續道,“不過話又回來,就算這是真的,我也不打算把他怎麼樣,畢竟從結果上來看,他的這種做法無疑提高了效率,而且剛剛你也認為他沒有謀反的心思,既然這樣對大家都有好處的事情,我獎勵他還來不及,為什麼一定要懲罰他呢?”

“他當然不可能有謀反的心思,連鄭芝龍都想著搭上大明這駕馬車,熊文燦他自己都已經坐在馬車上了,肯定不會跳上鄭芝龍的賊船,然後在一起回到這馬上上麵。”林檎點點頭答道,“隻是如果這個猜測是真的,那他這種做法怎麼也算是壞了規矩,如果對其不聞不問的話,恐怕你這個皇帝的威懾力就要大大降低了。”

“畢竟現在本來就已經是一個風雨飄搖的時代,就算沒有這個事情,我這個皇上的威懾力也高不到哪裏去。”蕭木則是略顯消極地答道,“而且各地災荒不斷,像是熊文燦這種主政一方的官員們的處境都很艱難,很值得體諒,如果我抓著這麼一點錯不放甚至治他得罪對於局勢也不會有什麼正麵的效果,反而會讓其他的大臣人人自危,將來萬一大明這一方真的失敗了,那後來勝利者書寫的史書上無疑就會我‘性格多疑’、‘剛愎自用’、‘好猜忌’之類的,而這對於崇禎皇帝的名聲無疑將是一個災難性的打擊,你懂的……”

“你堅決不允許讓把身體借給你用的崇禎皇帝的名聲受損,這是你的一貫原則。”林檎替蕭木補充道,“既然你都已經這麼想了,那我就不再多什麼了,其實誰也不知道怎樣才算是最恰當的做法,有時候你後悔當初沒有這麼做而是那麼做了,但如果真的再給你一次重來的機會,你改變了自己的做法,也許有可能會發現,最後的結果還不如一開始來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