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第一的過程中沒有出現什麼舞弊情況,給整個的會試進程開了一個好頭之後,蕭木也是放下了心,在打發駱養性離開了之後,他想起胡雲和那個叫做史可法的舉子之間的誤會還是會忍俊不禁——然後蕭木便做了一個十分輕易的決定,那就是把這個故事再給林檎好好地講上一遍,很顯然對於這種有趣的事情來,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於是蕭木又一次地來到了林檎的寢宮,一如既往地打發走了周圍伺候的太監宮女之後,蕭木剛要開口把這件趣事給林檎,但林檎卻在他之前開口了,“你來的正好,我正有事情想起來要跟你講。”
聽林檎有事情,蕭木覺得肯定比自己要給她分享的這個趣聞要重要得多,於是便打算先聽林檎看是什麼事情,等她的事情完了,自己再開始“講故事”也來得及。
於是蕭木開口問道,“什麼事情?”
“我後來又想了一下,發現你完全沒有必要為了殿試的時候該讓誰來出題這個問題而感到頭疼。”林檎答道,而且是在解釋原因之前直接出了最終的結論,這也確實很符合林檎一貫的行事作風。
當然蕭木對林檎的這種風格早已習慣,於是他便十分配合地開口提問,方便林檎接續解釋她這個結論的原因,“哦?這是為什麼呢?”
這句話問出之後,蕭木也略微地感到有點不太完美,若是按照電視劇裏的台詞來演的話,剛剛自己上一句“此話怎講”似乎更加符合眼下的氣氛。
當然蕭木這個想法已經完全跑題,而且是不知道跑了多遠去了,所以他很快就把思緒重新拉了回來,聽林檎繼續解釋道:
“起來還是因為我對於古代的科舉考試不太了解。”讓蕭木沒想到的是,林檎的解釋竟然是以自己揭自己的短板最為開始的。
於是蕭木趕緊把話茬接了過來,開口道,“是的,你之前也過,科舉考題寫的都是八股文,幾乎沒有什麼文學價值,所以並不在你們的研究範疇之內。”——意思就是“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你不了解科舉考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畢竟蕭木對於科舉考題是完全不了解,他顯然沒有資格和立場去要求林檎必須達到一個多麼精通的程度,就好比每次考試都隻能考零分的學生沒有資格嘲笑隻能考六十分的同學一樣,反而能考六十分的同學若是願意幫他作弊,這個考零分的學生自然非但不會嫌對方的分數低,反而還會感恩戴德地感謝一番才是。
不過林檎並沒有在意蕭木的這句話,而是繼續道,“今你走了之後我才想起來,其實殿試和會試相比起來,還是有著很明顯的區別的。”
林檎到了這裏稍微有了一個停頓,於是作為一個零分選手,蕭木趕緊十分配合地問道,“哦?是什麼區別呢?”——同樣的,在問題問出口之後,蕭木覺得換成“願聞其詳”似乎更加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