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應星的經曆被他講給了王靜遠聽,然後又被王靜遠講給了胡雲,再然後很顯然胡雲又把這件事告訴了駱養性,所以等到這下午,駱養性把這件事情又向正拿著一本論語不知道該“隨機”選哪一句話作為考題的蕭木轉述的時候,蕭木聽到的其實已經是一條四手消息了——沒錯,這顯然已經不隻是“二手”這麼簡單了。
事實上在駱養性來的正是時候,因為在他前來求見的之前,蕭木正在感到發愁,他的強迫症犯了,畢竟論語當中充斥著大量短精悍而又充滿哲理的句子,讓蕭木有些挑花了眼,很顯然會試和殿試加在一起,根本不可能需要那麼多的考題,即便是采取蕭木喜歡的那種“截搭題”,也就是一道題能用兩個句子的形式,想把整部論語當中蕭木喜歡的句子全都用上,按照三年一次會試的頻率計算的話,幾百年也不見得能夠實現。
所以駱養性的求見恰好拯救了陷於強迫症而無法自拔的蕭木,所以蕭木在聽了駱養性的轉述之後並沒有駱養性想象當中的那麼生氣,隻是輕描淡寫地了一句,“朕知道了,朕自會命人處理此事。”然後就把駱養性給打發走了——很顯然,駱養性發現皇上並沒有把處理這件事的任務交給自己,這讓駱養性也感到有些緊張,畢竟這任務既然不是交給自己,那麼就很可能在錦衣衛之外還存在著一個秘密的情報機構,在悄悄地監視著百官,還有自己,就好比是東廠又悄悄地重見日了。
而像是東廠這樣的機構,無疑都是由宦官來領導的,而王承恩恰恰就是皇上最為倚重的宦官,所以在出宮的時候,駱養性怎麼看送他離開的王承恩就怎麼覺得不安,甚至對王承恩的態度比平日裏還要客氣了好幾分,讓王承恩也感到有些莫名其妙。
當然駱養性根本想不到,他猜測的重見日的東廠根本就不存在,王承恩也根本就沒有成為比他還要更高一級的特務頭子,蕭木之所以對他所奏報的市井之中售賣考題的事件沒有太過於生氣,一是因為帶來這個事件的駱養性恰好幫他走出了強迫症的難關,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原因就是,蕭木有著百分百的自信,市麵上的在售賣的考題都是假貨,畢竟連他這個考題的命題者,都還沒有決定好到底要選那些句子作為考題。
所以聽了駱養性的奏報之後,蕭木的心裏自然是頻頻冷笑,當然對這個所謂的“泄題大案”並不十分關心,直到他在晚上把這件事當成笑話講給林檎聽之後。
“想不到我都已經從根源上杜絕了試題泄露的可能,結果大街上竟然還有自稱拿到了絕密的考題,還到處向趕考的讀書人兜售。”蕭木在講完了笑話之後,最後總結了這麼一句。
“還真的是‘哪裏有需求,哪裏就有市場’,想不到穿越回到了大明朝,也能聽到這種事情。”林檎對蕭木講的這個笑話自然也是十分滿意,“這麼有趣的事你是聽誰的,難不成你下午又偷偷出宮了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