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皇後所言有理,我大名邊境綿長,倘若有一處存有漏洞,都極可能被皇太極所利用。”蕭木聽後點了點頭,然後又對袁崇煥和王在晉問道,“對於此事,兩位愛卿有何看法?”
“回皇上,皇後娘娘所言極是。”率先開口的是王在晉,隻見他繼續道,“因此臣以為眼下當務之急乃是整飭九邊軍務,肅清軍紀,不給皇太極可乘之機。”
王在晉完,袁崇煥才得到開口的機會,事實上袁崇煥根本沒有想到皇後娘娘竟然能參與到軍國大事的討論之中,因而方才有些愣神,這才被王在晉搶了先機,“回皇上,臣以為王大人所言極是,但眼下重中之重,乃是進一步鞏固遼東軍務,倘若遼東不穩,皇太極又何必舍近求遠,繞路而行?若是遼東防務堅若磐石,皇太極占不到便宜而從草原繞路犯我大明,其人數雖眾,卻成了無根之萍,糧草物資極難補充,稍有不慎為我大明官軍圍困,便有全軍斷糧之虞,犯了兵家之大忌,不足為懼。”
“嗯……”蕭木沉吟一陣,“兩位愛卿所言有理,鞏固九邊防務、整頓軍紀乃是當務之急,此事交由王愛卿主持辦理。遼東防務更是重中之重,又袁愛卿坐鎮朕自然放心,然繞路之法雖犯兵家之忌,但皇太極陰險狡詐,詭計多端,卻也不可不防。袁愛卿在遼東,一定要密切注意皇太極的一舉一動,發現異常之舉,便立刻回報。”
蕭木又繼續道,“王愛卿居內,袁愛卿主外,兩位愛卿定要精誠團結,相互扶持。”
“臣等定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然後蕭木得到了袁崇煥和王在晉異口同聲的答複。
“嗯,兩位愛卿忠君愛國,朕深感欣慰。”蕭木又對二人誇獎勉勵了一番,這才讓王承恩送他們離開了——考慮到之前已經決定輕易不留臣子在宮中用膳,所以即便袁崇煥和王在晉的心理素質不錯,應該不會因為受到了恩典而激動過度,但蕭木還是沒有留他們用飯。
走出了皇宮,王在晉還是免不了跟袁崇煥談起方才君乾奏對之事,“皇後娘娘方才所,皇太極繞路蒙古,犯我大明邊界之事,元素有何看法?”
“此法風險重重,困難極高,皇太極若非好賭之徒,斷不會輕易用之。”袁崇煥答道,“皇後娘娘實在是過於心謹慎了。”——袁崇煥的話十分委婉,如果林檎不是皇後的話,估計就是“這個女人頭發長見識短,整就會異想開”了。
“話雖如此,單頁不可不防。”王在晉道,“大明九邊除遼東外,其餘皆戰力平平,倘若那皇太極果真如此豪賭,恐怕也不好應付,元素在遼東還是要多多注意其動向才是。”
“王大人所言甚是,我自會留心皇太極的一舉一動。”袁崇煥答自信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