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書堂本是教授宮中太監讀書識字的地方,太監讀書識字當然不是為了吟詩作對寫文章,也不是為了參加科舉考試,這一點是十分明確的。Ww WCOM實際上就算他們想,也不會有人同意,即便是來自後世,從接受“人人平等”教育理念、穿越到大明之後幹出過不少“怪事”的蕭木,恐怕也不會讚同讓太監們去考取功名的想法,甚至會有一些排斥,畢竟蕭木在後世從來沒有接觸過、甚至是從未聽過還有太監這個群體。
當然,那些因文學作品爛尾而被戲稱為“太監”的作者們並不被算在內,事實上這種新時代的“新太監”蕭木也同樣沒有接觸過。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太監的地位比婦女還要低——雖然在大明朝,婦女的地位本就不高,但至少蕭木對於讓女人考取功名的想法並不排斥,反而還十分讚同,之前讓王靜遠教謝連惠讀書就是很好的例子。而且如果不是由於曆史環境的限製,蕭木肯定會出台一些鼓勵婦女讀書、安排女人參加科舉考試的政策,並且真正地選出一批能力出眾的女人出任官員——這些在後世本就都是司空見慣的,蕭木的心裏當然也沒有任何的障礙。
但不管怎麼,內書堂新一期的“太監“學員”們都可以是三生有幸了:京城當中所有能數的上號的高官們全都陪著他們一起上課,就連皇上萬歲爺本人也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過來現場觀摩,既然這樣,太監們在之前為此付出的那麼一點點微不足道的代價也就不算什麼了。
這裏的代價指的當然不是剛剛在在蕭木的命令之下,讓他們多等了一個時辰的事情。對這批太監們來,能夠在內書堂當中多坐上一個時辰,就意味著少幹一個時辰的活,這顯然是一個不錯的福利而不是代價,更何況這一個時辰的等待更是換來了所有京中三品以上官員前來作陪,不管怎麼算都是太監們賺了。
事實上在今之前,太監們對內書堂就已經非常熟悉了,對於今可能要講授的內容,他們也同樣十分熟悉,因為他們在此之前已經進行過不下十次的演練,甚至不用先生來教,太監們也都能背上幾句“人之初,性本善”這種啟蒙性的句子。
這一切的原因自然是因為蕭木,這個大明的皇上之前過要親自前來觀看,雖然蕭木自己當時隻不過是順便一,而且今若不是有王承恩的提醒,蕭木根本就想不起來自己曾經過這麼一句話。但既然是皇上的話,那便都是金口玉言,就算皇上本人根本沒有當回事,事後也完全不記得了,對於下麵的人來,也要一絲不苟地嚴格執行,誰知道萬一哪主子萬歲爺不會又突然想起來了呢?
因此,雖然蕭木本人對這個事情並沒有放在心上,但負責內書堂教學籌備工作的太監當然不會這麼想,既然皇上萬歲爺過會親自前來觀看,那咱們就要拿出十二分的勁頭,燃起十二分的熱情,投入十二分的精力來把這份差事安排好,這才是身為做奴婢的該做的事情。並且這一切都是為了能夠讓皇上看到內書堂的良好精神麵貌以及宮中新一代太監們的蓬勃朝氣,最終的目的當然就是讓主子萬歲爺高興,至於什麼“在皇上麵前好好表現、爭取在宮中官升一級、獲得皇上萬歲爺的寵幸”這種自私的想法,大家肯定都不會有的。
於是,被選中可以來參加今上午內書堂課程的太監們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負責內書堂教學準備事宜的太監從每個太監的高矮胖瘦、行為舉止開始抓起,對他們進行了嚴格的篩選——長得太高或者太矮的不要,太胖或者太瘦的也不要,坐沒坐相、站沒長相的,性格跳脫的,性格孤僻的,膽容易緊張的,自然也是通通不要。
經過了仔細的比較和殘酷的淘汰,最後才確定下來有三十名太監,可以“有幸”讓皇上看到他們在內書堂學習時候的樣子。
對於獲得資格的三十名太監當然不能放任不管,內書堂為了讓他們能給皇上留下不錯的印象,對他們也是進行了細致地安排,從上課時的座位開始,一直到第一堂課可能會講倒的內容,全都進行了充分的準備。
盡管實際上來講課的是顧秉謙、馮銓、魏廣微等人,但內書堂這邊也還有幾個略通文墨的太監,論起詩詞歌賦雖不想像曹化淳那樣有口皆碑,但也還算拿得出手,給沒讀過書的太監們開蒙那還是綽綽有餘的。於是內書堂這邊又把對被選中的太監們召集起來,幫助他們將可能會在今講倒的課程“預習”了好幾遍,確保每一個太監都能夠在先生提問的時候不至於答不上來,鬧出笑話,讓皇上看到之後龍顏不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