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古老而神秘,有一些有據可循的特點:
1、瑪雅文明屬於石器文明,瑪雅人未發明使用青銅器,更不用鐵器。
、掌握高度的建造技術,瑪雅人不會使用銅鐵、輪車。輪子的概念雖然在陶器等文物中出現,但在現實生活中沒有實用化,卻創造了高度的城市文明。
、農業以玉米為主食,所以又稱為“玉米文明”。沒有牛馬豬羊,沒有出現畜牧業的痕跡,農民采用的是一種極原始的米爾帕耕作法。
4、數學采用二十進製,發現並使用了“零”的概念(一由奧爾梅克人傳授),掌握高度的數學和文曆法知識。
5、使用獨特的象形文字——瑪雅文字。
他們崇拜太陽神、雨神、五穀神、死神、戰神、風神、玉米神等。太陽神居於諸神之上,被尊為上帝的化身。此外,行祖先崇拜,相信靈魂不滅。
瑪雅國家兼管宗教事務,首都即為宗教中心。
瑪雅文化的早期階段圍繞祭祀中心形成居民點,古典期形成城邦式國家,各城邦均有自己的王朝。社會的統治階級是祭司和貴族,國王世襲,掌管宗教禮儀,規定農事日期。公社的下層成員為普通的農業勞動者和各業工匠。社會最下層是奴隸,一般來自戰俘、罪犯和負債者,可以自由買賣。
瑪雅諸邦在社會發展上與古代世界的初級奴隸製國家相近,但具體情況尚無詳細資料明。瑪雅文字最早出現於公元前後,但出土的第一塊記載著日期的石碑卻是公元二九二年的產物,發現於提卡爾。從此以後,瑪雅文字僅流傳於以貝登和提卡爾為中心的範圍地區。五世紀中葉,瑪雅文字才普及到整個瑪雅地區,當時的商業交易路線已經確立,瑪雅文字循著這條路線傳播到各地。瑪雅人所使用的八百個象形文字,已有四分之一為語言學家解譯出來。這些文字主要代表一周各和月份的名稱、數目字、方位、顏色以及神祇的名稱。大多記載在石碑、木板、陶器和書籍上。書籍的紙張以植物纖維製造,先以石灰水浸泡,再置於陽光下曬幹,因而紙上留下一層石灰。雖然現代還有二百萬人在瑪雅話,而且其文字中一部分象形和諧音字很像古埃及文字和日本文字,可能可以比較探討其中的異同,但對整個瑪雅文字的解譯,依然力有未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