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瑪雅傳說的淵源(1 / 2)

一九六三年,蘇俄語言學者瑞?克洛魯夫,成功地將碑文分門別類,以統計學的方式來處理和分析,從這些不同的類別中,歸納出相同的象形文字。瑪雅文字不像英文那樣用二十六個字母組成,而是每個字都有四個音節。克洛魯夫終於成功破解了幾個文字。蘇俄數學研究所的斯爾?索伯夫和巴基?由斯基洛夫使用電腦,利用龐大的資料文字(約十萬字)成功的解讀了一篇文章。德勒斯基的古文書有月食、恒星的運行、結婚等記載;馬德裏的古文書中有農耕、狩獵和雕刻等記錄;巴黎的古文書則記載曆史的真相。基本的內容有宗教儀式、氣象和農作物等。

阿拉伯數字(包括“0”的概念)是阿拉伯人從印度傳到歐洲的,古代歐洲沒有如此簡單的數字概念。希臘人擅長發明,但必須用字母來寫數目;羅馬人雖然會使用數字,但隻能用圖解方式以四個數字來代表。

瑪雅人使用一點、一橫與一個代表零的貝形符號來表示數字。考古學家研究瑪雅人的數字係統時,發現他們的數字表達與算盤的算珠有異曲同工之妙,使用三個符號:一點、一橫、一個代表零的貝形符號就可以表示任何數字。類似的原理今被應用在電腦的“二進位製”上。

這種計數方法,使用於文學的數字,在危地馬拉的吉裏瓜發現稱為石標的雕刻石柱中,記載著九千萬年、四億年的數字。瑪雅的曆法非常複雜,有以60日為周期的卓金曆、6個月為周期的太陰曆、9日及0日為周期的太陰月曆、65日為周期的太陽曆等不同周期的不同曆法。現代文觀測一年是654,而瑪雅人已測出一年是6540。

瑪雅人

運算出來著名的金星公式:

月球

01=60607=7960

太陽81=10410457=7960

金星

51=656587=7960

這些公式的意思是,每一種周期經過7960後,便會相遇在一條直線上,根據瑪雅人的神話傳,那時“神祇”就會到一處寧靜的休息處所。

金星曆年是指金星環繞太陽一周所需要的時間,瑪雅人費了84年的觀察期,算出584的金星曆年(他們發現金星在八個地球年中剛好走了五圈,然後重複循環,便用5除8個地球年的數——90——得出584),今日計算則為589,誤差率每不到1秒,每月隻有6分鍾。以如此高的精確度計算出金星曆年,實在是不可思議。瑪雅計日的單位出奇的大,考古學家已經知道的數值為:

0金(Kin)()=1烏納(Unial)(月)或0

18烏納(Unial)=1盾(un)(年)或60

0盾(un)=1卡盾(Kaun)或700

0(卡盾)=1伯克盾(Bakun)或144000

0伯克盾=1皮克盾或880000

0皮克盾=1卡拉盾或57600000

0卡拉盾=1金奇盾或115000000

0金奇盾=1阿托盾或040000000

為何要發展如此巨大的數字?這個數字單位大到即使是現代人也用不上。以今的科學眼光來看,如此巨大的數字隻有文學會用到。文學家經常要用很大的數字單位表示星係間的距離,隻有文學的“文數字”才會這麼大。在瑪雅曆法中“卓金曆”的曆法,以一年為60計算。奇怪的是在太陽係內卻沒有一個適用這種曆法的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