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瓜分世界(1 / 2)

接下來的議題由英法強烈建議,即複原歐洲版圖,將歐洲版圖再變回二戰之前,也就是德國沒有兼並奧地利之前。Ww WCOM中美自然不會拒絕,一個碎片化的歐洲才是最符合大國利益的歐洲,隻要歐洲不能完成新的統一,在之後日新月異的大時代,將永遠崛起不了級大國。

這個討論是最順利的,最後皆大歡喜,除了剛剛統一歐洲又被打回原形的德國,貝克等人黯然淚下,不過納粹的倒下又讓德國有了新希望,一報還一報,德國從其它歐洲國家手中掠奪了巨量的財富,足夠日後快崛起。美國在上海腦峰會之前就私下裏和貝殼政府聯絡了,表示會保留原本的德國版圖(指魏瑪共和國時期),德國掠奪而來的財富可以保留,這都是德國再次崛起的基礎,相信稱霸歐洲是可預見的事。

恢複歐洲國家版圖的討論過後,就是中美接收的那些殖民地占領區,中國接收的是東南亞殖民地,而美國接管的整個非洲,譬如法屬印度支那、荷屬東印度、丹屬等,整個南洋除了蘇門答臘島沒有被日軍攻占(不是不能,而是不想),餘者全部被日軍拿了下來,所以,究竟是將殖民地還給原主,還是由其獨立,還得看中國的意思。林婉芸,既然是殖民地,那還是獨立吧,這都是中國日後的近鄰,中國人也不希望鄰居永遠被殖民者欺壓;羅斯福表示同意,他和林婉芸的想法一樣,將英法列強的勢力範圍盡量限製在歐洲本土,太平洋群島和非洲、東南亞必須有新的勢力填充。

毫無疑問,這觸犯了英法列強的根本利益,隻是中美國力盛極一時,而英法能不能複國還得看中美的眼色,所以隻能忍氣吞聲。林婉芸還,最重要的是印度和伊朗,現在中**隊和英**隊同時控製,英國必須顧及殖民地人民的感受,給予其獨立地位。

英國最重要的殖民地就是印度,沒有印度英國遲早要由一流強國跌到二流國家的序列,所以英國方麵的反對最為激烈,法國鑒於即將失去法屬印度支那,所以也跟著跳了起來。中美立場極其一致,還特別威脅地,是本土重要還是殖民地重要,自己選。

還是那句話,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

英法最終低頭,林婉芸,等到確立世界新秩序之後,殖民地將逐步減少,無論多的殖民地都要按照當地居民的意願來決定獨立還是維持現有地位,而某些殖民地則以“托管”的形式交給某一個國家管理。

然後她和斯大林就中**隊在蘇聯歐洲本土占領區的問題進行商討,前者明確提出,要擁有占領區的二十年經濟權。顯然,斯大林不可能同意這樣的無理要求,最後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林婉芸退了一步,要求換成將臨近中國邊境(以烏拉爾山脈為新邊境)的彼爾姆邊疆區劃為共管領土,中蘇各自擁有一半主權。

這總比二十年的經濟被中國侵吞好,斯大林終於同意了,自此,同盟國集團內部問題基本解決。

接下來是和軸心國集團進行和平談判,林婉芸堅持認為,沒有必要懲罰德日意等國,也沒有必要在戰敗國境內駐軍,隻要戰敗國退出非法占領的地方,讓滅亡的國家複國,勢力範圍維持在本土就行。德國、日本、意大利、西班牙舉雙手雙腳讚成,羅斯福表示,但象征性的懲戒必不可少,所以還是要做出一定舉措的。

林婉芸想了想,那就讓所有戰敗國都製訂一套和平憲法吧,即戰敗國沒有動戰爭的權利,不得組建正規軍,隻能組建自衛隊,數量也要有一定限製。若要修改和平憲法,必須經過政府議員投票,票數達到三分之二的多數才行,而且之後還要進行全民公決,票數一樣要達到三分之二的多數才行。

這就是兩項必走的程序,政府議員那一關可以看成走過場,但全民公決則是最大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