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存鋒離開北京的時候,中國國內有關於大力改革的相關政策一一出台,改革內容正如前文所。Ww W COM但無論如何,他是軍人,隻要服從命令就好,政壇上的紛紛擾擾,他不想關注,也沒有精力和能力去管。
回到赤塔,莫存鋒繼續著手組織進攻。
赤塔是尼布楚地區的軍事重鎮,作為西伯利亞方麵軍的第二個司令部非常合適,相較於符拉迪沃斯托克出名的是三季不凍港和堅如磐石的要塞,赤塔稍有遜色。不過,在帝俄和蘇聯統治期間,赤塔(伊爾庫茨克)一直作為南下蒙古的中轉站,被大力建設,其展程度在整個西伯利亞都是有數的,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哈巴羅夫斯克、涅爾琴斯克、貝加爾斯克這些城市是沒法比的,也就一個符拉迪沃斯托克能勉強一拚。
赤塔司令部第一個所要打的,是克裏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蘇聯紅軍已經到位,接下來是看得見的硬仗,而在克裏斯諾亞爾斯克,最有價值的城市有三個:波盧諾奇諾耶、伯朝拉、納裏揚馬爾。
其中納裏揚馬爾處於北極圈,打不打無所謂,蘇軍還不一定會去那麼冷的地方防守哪,但波盧諾奇諾耶和伯朝拉必須打下來。克裏斯諾亞爾斯克的土地麵積足有兩百多萬,地廣人稀,西伯利亞方麵軍受到的考驗除了快去行軍後勤補給能否跟上,還有氣候原因。
西伯利亞太冷了,中**隊雖然在占領遠東時沒有費上多大力氣,卻因為該死的鬼氣造成大量非戰鬥減員,這才是最致命的。中國人畢竟數千年來都生活在中原大6,適應了溫熱的良好氣候,就算是北方冷了一點,但也冷不到哪裏去,不像北亞這麼要人老命。
所以,在意識到氣因素給進攻造成的莫大影響後,莫存鋒無奈地推遲了作戰計劃,向北京消息,明急需冬衣的情況,如果沒有足夠的冬衣,這仗就不用打了,就是防守已經占領的城市也非常困難。北京很快給他回電,林婉芸主席批準了他的請求,大筆一揮,直接命令最近的塞北四省(本來想利用蒙古境內的服裝工廠的,但蒙古的生產能力實在不行)服裝廠全部改成冬衣廠,並在全國範圍內征收棉花。
想做冬衣,棉花是必不可少的材料。
不過全國其它地方也需要棉花,不可能總緊著前線供應,商人可以囤積居奇向政府賣棉花,但老百姓不會這樣做,而且全把棉花做成冬衣投入前線,國內的老百姓還過不過冬了?實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中國聯邦政府決定向保持中立的美國聯邦政府購買棉花,中國在這幾年間囤積最多的是糧食,棉花卻沒多少。
美國政局一直以來保持穩定,就算是歐戰期間,以德國為的同盟國集團也沒有打上美國本土,所以美國有足夠的武器、糧食以及各種生活物資都能夠向外出售,尤其是剛剛擺脫華爾街金融危機的影響,美國還是需要一戰爭財的。中國政府就是一頭肥豬,手中有的是票子,隨著明日戰爭之後的社會秩序恢複正常,經濟展走入良性軌道,所以中美合作一下未嚐不可。
好了,鏡頭轉換,我們來看看中國在戰爭期間強行改革的情況,可以。這時候的聯邦政府已經走上了錯誤的展道路。隨著國力在短期內迅膨脹,林婉芸暴露出了自己的野心,而她領導著工農聯盟在自由黨沒落之後奠定了一黨專政的基礎。
現在的聯邦政府好比前世全盛時期的紅色帝國,國力膨脹,不顧一切地對外輸出革命,不論敵人還是盟國照打不誤,導致蘇聯在國際上的名聲急劇惡化,雖然因為擁有令人震顫的強大實力,但其實早就孤立無援。整個世界正在逐漸進入全球利益的大時代,個人英雄主義過時了,如果你不多交朋友,就會深刻明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蘇聯解體固然有內部原因,難道在外部除了美國推動就沒有其它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