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亞是北亞地區的一片廣闊地帶,西起烏拉爾山脈,東迄太平洋,北臨北冰洋,西南抵哈薩克斯坦中北部山地,麵積一千二百七十六萬平方千米,也有人將北冰洋同太平洋水係的分水嶺作為其東界。“西伯利亞”這個名稱可能來自古突厥語,意思就是“寧靜的土地”,也有法是“鮮卑利亞”,源自鮮卑民族;在中國古地圖上,西伯利亞被稱為“羅荒野”,意即“羅刹國(俄羅斯)荒野”,亦有法表示“西伯利亞”這個名稱來自於蒙古語“西波爾”,意為“泥土、泥濘的地方”,古時,西伯利亞就是一片泥濘的地方,住在這裏的蒙古先民以地形為這個地方取了名字,當俄羅斯人來時,將此音譯為“西伯利亞”。
西伯利亞森林、然氣、礦藏、稀土、石油資源都非常豐富,雖然有的以現在的人類科技還用不上,但誰能占領西伯利亞,就能掌握財富的脈門,哪怕以後國家衰落,也可以通過賣石油和然氣賺錢。
十年戰略中,明確了要將西伯利亞納入版圖,現在中**隊已經控製遠東全境,等於得到了一半的西伯利亞,而剩下的一半如果能打下來,就將成立新的戰區,即“烏拉爾戰區”,劃為十個一級行政區:庫爾幹省、斯維爾德洛夫斯克省、秋明省、漢特-曼西邊疆區、亞馬爾-涅涅茨邊疆區、車裏雅賓斯克邊疆區、克裏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新西伯利亞省、托木斯克省、鄂木斯克省。這也是中國行政劃分中次出現“邊疆區”,不同於省、自治區、特別行政區,邊疆區注重的是軍事方麵,擁有一定的軍事自主權,這是鑒於拿下西伯利亞,就將和蘇聯歐洲本土接壤,承擔的壓力不,必須以特殊手段穩定邊疆——對於中國來,烏拉爾山脈的確夠遠的,長期遙控還不如給予當地軍隊更多的自主能力。
而在計劃書的後半部分,則是明打贏或打敗這場戰爭中國會走向何方,打敗就不了,別西伯利亞和中亞,中國能不能保住本土完整都是問題;若是打贏了,中國依然要堅持改革,先對內閣製度進行整改,內閣改為政治局,內閣總理改為國家主席,並對一些新並入的領土形成有效的行政統治,並更改為中國風格的名字,譬如烏斯藏省正式更名為西藏省。
遠東戰區、北亞戰區在獲得西伯利亞後會不再和他國接壤,所以從戰區改為軍區、削減軍事自主權,並修改陷害,以一黨主政多黨輔政的形式穩定聯邦政府,避免扯皮現象出現。而這個主政黨自然是林婉芸領導下的工農聯盟,至於輔政黨,自由黨、統一戰線都可以,還有黨員數量可觀的新民黨、綠黨、聯邦黨等黨派。
莫存鋒看得心驚肉跳,與其這是十年戰略,還不如用“百年戰略”形容更為準確!
十年戰略從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聯邦政府的政治製度,雖然這樣改革會讓聯邦政府中央集權,威信大大增加,能更好的“號令群雄”,但這樣做的害處同樣明顯:讓全國籠罩在一個聲音之下,形同獨裁。
一個人獨裁和一黨獨裁,並沒有根本上的不同。
半個時後,見眾人差不多看完了,林婉芸笑著站起來,莫存鋒從這位女總理……不,女政客的眼睛裏看到了本來隱藏得極深但現在暴露無遺的野心!
“諸位,戰略前半部分還是空中樓閣,需要諸君同心戮力,而後半部分,我準備明就正式出台相關政策,戰火既然燃燒不到本土,那改革還是越快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