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上旬,日本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指揮聯合艦隊兵臨澳洲大6達爾文港,澳洲海軍聯合英國皇家海軍進行激烈抵抗,但由於實力上的巨大差距,激戰五個時後,澳洲海軍全軍覆沒,英國海軍在主力艦損失殆盡後倉皇撤退,聯合艦隊順利占領達爾文港,並於是日午後進行登6作戰。Ww WCOM鑒於海軍實力受損,而澳洲大6漫長的海岸線不可能抵擋日軍登6,英澳聯軍被迫將灘頭陣地讓出,退往澳大利亞北領地沿海地區最大的城市達爾文城內,意圖依托城市抵抗日軍進攻。
鏡頭再轉向歐洲,一九四零年四月九日淩晨,丹麥人還在睡夢之中,德國的轟炸機突然出現在都哥本哈根上空,同時,集中在德丹邊境的德軍突然向丹麥起進攻,德軍的登6部隊也從丹麥的西蘭島、弗思島、法耳斯特島等戰略要地登6。德國公使於當清晨向丹麥國王提出了最後通碟,年已古稀的國王克裏斯蒂安十世急忙召開內閣會議,經過激烈爭論後接受了德國的最後通牒,並命令已打了幾槍的人民衛隊放下武器。
當日上午八時,丹麥人在廣播中聽到“丹麥已接受德國保護”的驚人消息時,都感到莫名其妙而不知所措。就這樣,德國隻用了四個時便占領丹麥全境。丹麥淪陷之後,德國人還是給了丹麥人不少優厚待遇的,市政管理等還是由原來的丹麥人負責。
德國是以防止英法入侵,保衛丹麥、挪威的中立為名,動了侵略戰爭,在德軍裝甲兵越過日德蘭防線進攻丹麥的同時,還開始了奪取挪威的軍事行動。
挪威戰役中,德軍利用以奧斯6為中心的鐵路網快突進,與此同時,德軍登6部隊和空降兵在挪威重要港口奧斯6、克裏斯蒂安桑、斯塔萬格、特隆赫姆及納爾維克進行登6和空降。至四月九日傍晚,德軍在吉斯林分子配合下占領挪威都奧斯6以及其它重要港口和機場,挪軍經頑強抵抗後退守內地,並向盟**隊求援。
而由於英法軍隊行動遲緩,直到四月十四日到十六日才開始在挪威北部納爾維克和中部納姆索斯登6。中部登6聯軍於四月十九日向特隆赫姆起進攻,但部隊既無坦克、大炮,又無空軍支援,進攻失敗,到五月二日即退出挪威西海岸的中部。在挪威北部登6的盟軍曾於五月二十八日攻占納爾維克,但由於當時西歐戰場英法軍隊已遭慘敗,便於六月初相繼退出挪威。六月七日,挪威國王和政府人員乘軍艦流亡倫敦,一部分挪威商船開入英國港口避難,以後在大西洋的海運中揮了作用,六月十日德軍占領了挪威全境,在德軍刺刀的保護下,吉斯林分子組成了賣國政府。
挪威地處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北部,東鄰瑞典,東北與芬蘭、蘇聯接壤,西瀕挪威海,海岸線長兩萬一千公裏,多然良港,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由於德國沒有直接進入大西洋的出口,隻有經北海繞過英國本土才能進入大西洋,但強大的英國海軍一直是德國海軍的一塊心病。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曾利用海軍優勢,從設得蘭群島到挪威海岸,橫跨狹窄的北海布置了一道嚴密的封鎖網,使德國艦隊困在本土港口內無所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爆後,德國海軍鑒於曆史經驗和地理事實,認為要對付占優勢的英國海軍,德國必須設法在挪威獲得基地,這樣才能突破英國在北海的封鎖線,暢通無阻地進入大西洋。
德國海軍中將韋格納做了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北海的德國艦隊原是沒有馬的騎士,現在應當讓他騎在地理的馬鞍子上。”
挪威淪陷的根本原因在於英法軍隊優柔寡斷、行動遲緩,還有丹麥四個時就投降的因素在內,如果丹麥能堅持抵抗,英法聯軍能快機動,就算丹挪終究會淪陷,也將讓德軍的步伐遲滯少許,為其它方向的戰線減輕壓力。其實這就是著名的“曼施坦因計劃”,在攻打丹麥和挪威期間,德軍還接連攻克了盧森堡、荷蘭、比利時等國家,時間用的非常短,打到現在,德軍能橫掃歐洲大6,除了名將迭出和完善先進的指揮係統,其麾下官兵過硬的軍事素質也可見一斑。
其中,荷蘭、比利時、丹麥在海外都有殖民地,戰敗投降後,有的殖民地在非洲,德國有軍隊就在非洲作戰,所以能順利接受收,有的則在遙遠的亞洲(荷屬東印度),所以隻能先放著。就在六月四日,著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結束,五月份時,德軍繞過法國人信心滿滿構建的“馬其諾防線”,橫掃法國北部,把英法聯軍切成兩段,英**隊和部分法軍被逼困在敦刻爾克一隅,從而造成了有名的曆史悲劇──三十四萬英法聯軍從敦刻爾克撤退(形同潰退)到英國本土。
一九四零年六月十日,德軍開始正式全麵入侵法國本土,如果按照正常的曆史軌跡,六月十七日法國都巴黎將被德軍攻占,六月二十五日,為了羞辱法國人,希特勒選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停戰簽字的貢比涅地區的福煦車廂內與法國簽署停戰條約。不過,曆史畢竟有了一定的改變,六月十日當淩晨,第一批中國遠征軍(中方稱為歐洲方麵軍)三十萬官兵從法國西北部布雷斯特港登6,以最快的度登上運兵火車趕赴巴黎,終於在十三日先期進駐巴黎五萬先鋒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