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南北朝鮮(2 / 2)

事情正如朱清嚴所料,朝鮮日軍的抵抗信心早在日本完成統一和濟州島被聯合艦隊占領,隨後又交給明軍的時候動搖了,朝鮮半島有一百多萬日軍,是從京津大會戰之後撤到朝鮮的,台灣島(包括澎湖列島和大蘭嶼島、蘭嶼島、綠島以及先島諸島,不包括金門馬祖兩島)有六十多萬日軍,是從東南戰線撤下來的。

台灣島有四百多萬中國居民,如果日軍想長期占領台島,勢必不可能分心控製朝鮮半島。

十月份,中國利用恢複了一定建製的空軍(其實也就十幾架飛機)向朝鮮半島散傳單,明日本已經完成統一,就算他們頑抗下去又能再回到家鄉嗎?再了,台灣當局不可能再管他們了,宇垣一成自身難保,指不定什麼時候就會被中日夾擊滅亡。

還別,宣傳非常有效果,再加上朝鮮人民遊擊隊的不間斷騷擾,而台灣當局不可能越過東海給他們幫助,上百萬朝鮮日軍不得不尋求另一條出路。

十一月上旬,朝鮮日軍最高軍銜的穀壽夫中將宣布朝鮮獨立,不再承認宇垣一成扶植的“大韓帝國”政權,建立“大韓民國”,自任韓國總統。不過,曆史就是曆史,很快生了一絲戲劇性變化,朝鮮數十支遊擊隊聯合突擊漢城,結果遭遇慘敗,但隨後攻克平壤,穀壽夫鑒於不能和中國正麵衝突,將北朝鮮拱手讓出,主動讓百萬日軍退到了以漢城為核心區域的南朝鮮,並劃了一條長長的“紅線”作為南北朝鮮的分界線。

由於這條軍事分界線位於朝鮮半島北緯三十八度附近,所以被稱為“三八線”。

三八線一出,穀壽夫呼籲和朝鮮遊擊隊舉行談判,遊擊隊也認為和百萬日軍死磕下去並不明智,便欣然同意。雙方在三八線的板門店附近舉行第一次談判,穀壽夫政府表示可以讓北朝鮮獨立,作為朝鮮人民建國的保證,但南朝鮮將由日本統治——當然,此日本非此日本,現在的日本分為三部分:正統的日本帝國政府、台灣地區的宇垣門閥、以及南朝鮮的穀壽夫政權。

能得到這樣的結果已經令人喜出望外,遊擊隊同意了,雙方就此簽署協議,穀壽夫政府同意北朝鮮獨立,而北朝鮮則承認南朝鮮為穀壽夫政府所有。十二月中旬,數支朝鮮遊擊隊在平壤舉行會盟,宣布組建聯合政權,建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選舉最大遊擊隊的領導者金日成為共和國主席,實行社會主義製度——顯然,這是受到了馬列主義的影響,不過,這樣一搞曆史又回到了原位。

而隨著北朝鮮獨立建國,穀壽夫政府也開始名正言順,雖然明帝國政府、日本政府和台灣當局都不予承認,但在世界適應了這一輪變化後,為了給中日台添堵,美英法蘇都承認了南北朝鮮的政權合法性。

起來,中國是最感到震驚的一個。

南北朝鮮的變化如此之迅,朱清嚴反應過來後已成既定事實,他苦笑不已,曆史果然是不可更改的嗎?南北朝鮮,朝鮮和韓國,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哪怕已經改變了那麼多,依然改變不了這一點。

如果是這樣的話,台灣是不是也會在未來的數十年內和大6政權若隱若離,最終成為製約大6東進太平洋的最大障礙?第一島鏈的失去,必然會影響中國興國強兵的基本國策,屆時和美國爭霸將處處被動。

曆史,真是令人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