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的一切進展都非常順利,明軍五千人主要在黑龍江流域一帶活動,也就是在猶太自治州境內打一打,想繼續打必須增兵,那卻是明國辦不到的。而四十萬德國誌願軍打得更加順利,阿列克謝耶維奇和羅科索夫斯基投降,連帶著好不容易派往遠東的二十萬蘇聯紅軍也跟著折戟沉沙,整個西伯利亞都沒有多少蘇軍防守,許多城市連駐軍都是零,僅有一部分治安部隊,德軍打得那叫一個輕鬆,雖然氣越來越嚴寒讓他們非常不適應,也有一部分非戰鬥減員,但還是一路凱歌。
德軍沒有分散兵力,他們唯一要做的就是在打下一座城市後通知後方一直作為戰場觀察員的少量明軍,讓他們接收城市,反正他們管打不管理。明軍和德軍都落了一個輕鬆,估計照這個形勢下去,想打下整個西伯利亞也隻是時間問題,但誰都知道,這隻是一次幹涉行動,明帝國最大的野心就是收複兩百年前以及近代以來被割讓出去的領土,這是帝國高層的期盼。
除了東方戰事進展順利之外,西方就有些不如人意了,由於德國已經有了誌願軍在遠東參戰,所以希特勒沒有再派遣軍隊。剩下的英法美意西組成五國聯軍,從德國境內穿過波蘭,直插白俄羅斯。五國聯軍遇到了激烈抵抗,畢竟歐洲部分集中居住了蘇聯的主要人口,蘇聯的大部分國力就是由歐洲提供的。
雖然二戰還沒有開始,但全世界已經有了亂象。
此時,出國訪問的大明代表團到達智利,智利出名的是海軍,而在海軍方麵,大明三大艦隊覆滅,等於落後世界一大步。朱清嚴沒有抱希望與智利結盟,但還是在和智利總統會晤時隱隱約約地暗示了一下,智利總統想了想,他也知道八國幹蘇的軍事行動大明就有一份參與,現在全世界蘇聯因為內部問題風雨飄搖,美國蒸蒸日上,英法列強日漸衰落,而明國在和日本打了一場曠世大戰後,已經浴火重生。
最後,智利總統還是沒有正麵回應大明至尊的話,朱清嚴沒有希望,自然不是很失望。
南美第二站是阿根廷,相較起來,阿根廷人對於大明代表團非常熱情,阿根廷總統親自到機場接機,和朱清嚴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玫瑰宮舉行會談。談話很順利,雙方簽訂了不完全結盟事宜,即隻進行軍事方麵的結盟,不涉及其它方麵,如果想進一步展關係,還得奠定一定的信任基礎,目前明阿兩國還不具備這種基礎。
當大明代表團開始第三站旅程,即抵達“足球王國”巴西都裏約熱內盧之後,八國幹蘇行動的西方戰場仍舊僵持著,東方戰場卻一直呈現一邊倒地態勢。
短短一個月,庫頁島全境和堪察加半島全境被日軍占領,在外東北一線,日軍集中四個師團,共計十萬大軍攻打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在要塞內駐守的蘇軍不到五千人,但憑借要塞防禦,硬是和日軍打了個難解難分,一個月來始終沒有分出勝負。
要塞攻防戰一直進行到十一月下旬,氣轉冷,尤其是外東北那種鬼氣下,滴水成冰。
日軍終於攻克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但付出了傷亡兩萬餘人的慘重代價,蘇軍幸存的也不到五百人,在極度絕望之下,向日軍繳械投降。
外東北最堅固的要塞陷落了,蘇聯遠東已是囊中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