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全是問題(1 / 2)

西元一九三五年一月一日,永安三年一月一日,又是新的一年,戰爭已經結束,家家戶戶貼春聯過春節,親人團圓在一起,吃著團圓飯,喜慶氣氛彌漫全國。Ww WCOM但站在這個古老國家最頂端的帝國皇帝卻沒有休息時間,依然每泡在中南海處理公務,真是處理不完的事情,朱清清心煩意亂,但她卻一直強撐著,在她的心裏,始終堅持著一個信念:這是我的國家,我是這個國家的執掌者,我不能讓老百姓罵我昏君。

戰爭結束後的幾個月是最忙的,先是裁軍,在明日戰爭期間,為了保衛都,就征召了四百萬軍事人員,全國的軍事人員達到史無前例的一千三百萬,這要是不裁軍,單是工資就能拖垮帝國政府在戰後脆弱得像一根麵條的經濟。經過討論,民兵部隊全部放遣散費回家恢複生產,正規部隊采取二選一或三選一淘汰製,最終留下一百五十萬的正規軍,其中6軍一百三十萬,海軍十五萬,空軍五萬。

裁軍之後,是海軍和空軍的重建工作,這是朱清清最頭疼的,和總參謀長劉誠誌商量了一下,決定在今年的軍費配額中把6軍軍費酌情挪一部分給海空軍,保證重建工作的順利進行;緊接著是林婉芸等人回到北京,重建內閣政府和國會兩院,國防部長薩鎮冰不用得以軍人身份入閣,這是他第二次入閣了,在整個大明他屬於頭一份,到老了也不清閑。

由於汪兆銘和孫科身死,財政部長和工業部長的職位就空了下來,最終從中央官員裏擇優錄取——是這麼,最後還是朱清清拍板,或許是因為自己的原因,她選了兩個女人,一個叫景瑾,字瑞霞,任工業部長,一個叫亓欣,字錦漪,任財政部長。

內閣政府七大閣老,現在已經有了三個女人入閣,和三個男人並肩,隻要緊急時刻解除,皇帝還權於內閣,內閣政府就可以選舉總理,使君憲製度延續下去。不過,林婉芸等人一同表示,在目前蒙古問題還沒有解決的情況下,加之內閣的權力框架本身也有需要改革的地方,所以不急著解除緊急時刻,皇帝陛下還可以接著掌控帝國,繼續把持大方向。

到蒙古問題,就要到德國誌願軍,在重慶守軍投降後,剩下的三十萬誌願軍部隊也在廣州灣登6,最後在重慶和友軍會師。古德裏安在國內的命令和明國方麵的催促下,率領四十萬大軍一路風風火火地北上,最終在到達寧夏銀川後停住腳步,那時已是十月份,寒地凍,再往北更是能冷死人,不適宜大規模作戰;不得已之下,德軍在銀川駐紮下來,一邊做些準備工作,一邊休整作戰狀態,待到來年開春再繼續北上。

朱清清是不滿的,估計其他人也是,畢竟四十萬人在自家裏白吃白喝,任誰能爽得起來?

但現在帝國政府不可能起一次北伐戰爭,既然是有求於人,就要學會裝孫子,朱清清隻好當作看不見。她煩心的事還有很多,除了蒙古,就是台灣問題和東北問題了,先台灣,在停火協議簽署後,日軍6續從中華大6撤出,東南方麵的日軍大部分退到了台島。

這下子問題來了,宇垣一成突然決定不走了,待在台北宣布“獨立”,不接受政變後的日本軍政府領導,要求皇裕仁重新掌權,變故生之後,剛剛有所緩和,甚至簽訂了結盟條約的明日兩國關係驟然緊張;再東北,日軍在沈陽吃香喝辣半個月,集體推向朝鮮半島,但隨即在鴨綠江南岸部署重兵,要知道,宇垣一成可是尚未卸任的朝鮮總督,是朝鮮人的太上皇,在整座半島有著巨大的影響力,他隨即宣布“朝鮮獨立”,成立“大韓帝國”,與台島獨立的日軍政權“結盟”。

隨後,衝繩群島宣布獨立,擁護台島政府,緊接著,北方四島、南樺太島、北海道、九州島、四國島相繼宣布獨立,擁護台島政府和皇裕仁,要求石原莞爾立即下台,還權於皇。毫無疑問,任其展下去,日本必將是四分五裂的局麵,朱清清反而不急了,現在唯一擔心的還是台灣,那裏有幾百萬同胞,還是進軍太平洋的第一島鏈,萬萬不能失去,不過現在還得靜觀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