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兩岸波濤(2 / 2)

王琛哈薩鎮冰對視一眼,後者道:“陛下認為南京失守不該找一個承擔責任的人嗎?”

朱清清淡淡道:“如果要找責任人的話,那麼最該承擔責任的就是我了,或者是朱明皇室,若不是朱家上百年的固步自封,大明現在根本不用和日本糾纏那麼長時間,甚至被一島夷打到了家門口。”

薩鎮冰歎息道:“陛下深明大義,不絕朱明也!”

王琛道:“陛下,我建議立刻以最高統帥部的名義,或者直接下達‘帝王令’,強行命令白司令撤退。”

帝王令,這是緊急時刻皇帝掌權後的最高命令,在帝國憲法規定中,帝王令甚至比最高統帥部下的命令還要高,法律效力更勝一籌。朱清清愣了愣,不論是她,還是已經失蹤的皇兄,都沒有使用過帝王令,因為隻要有最高統帥部的命令就可以了,再加上內閣政府機關6續遷到長安,最後遷到成都,緊接著又宣布川康獨立,最高統帥部沒有了文人集團的牽製,已經成了皇帝的一言堂,軍方是皇權的絕對捍衛者,這時候帝王令更多的還是一種形式,因為帝王不需要用這種“越憲法”的權力,隻要有最高統帥部的命令就夠了。

“這倒是可以,帝王令一出,想必白司令也能明白陛下的決心和北京方麵的決心。”薩鎮冰表示讚成。

朱清清點頭道:“好,我這就下達命令。”

東南戰線司令部,白崇禧遙望北方,眼神淡然,而其他人已經亂作一團,正在準備撤離棲霞區。因為江寧區縣淪陷,不撤離棲霞區也不行了,而且女皇帝的帝王令也傳遍了司令部,白崇禧捏著電報,看著上麵的寥寥數字,他明白了陛下的苦心,便沒有堅持。

但他對部下有一個要求:同意撤到長江北岸,但必然讓傷員先過江,而且早在八卦洲島建立橋頭堡,防止日軍突然攻占金陵古城,以此為跳板強行渡江。

沒有人有意見,白崇禧親自看著一批一批傷員渡過長江,去往北岸。而南京的戰鬥還沒有落下帷幕,占領江寧縣隻是第一步,日軍最主要的目標還是金陵古城,宇垣一成的命令也是以最快度拿下金陵古城。

金陵古城的堅固和高大就不了,單是城門就有十三座,是洪武大帝主持修建的,明成祖朱棣稱帝後,將國都遷往北平,改名北京,南京作為留都。這是大明的第二心髒,日軍第一步就是攻破城門,但單單運用火炮顯然要耗費太多力氣,兩百頓門火炮輪番上陣,對金陵古城的城門實施不簡單轟擊,一直打了十多,才勉強毀滅了一座城門,真正激烈的巷戰宣告開始。

與此同時,宇垣一成分兵攻打雨花台、建鄴、秦淮等地區,這都是屬於金陵古城的外圍地區,因為守軍正在大規模撤往北岸,抵抗得並不激烈,日軍又經過半個月的戰鬥,終於將這部分南京的核心區域掃蕩一空。三月中旬,金陵古城徹底被日軍占領,而這時候在長江南岸的南京僅有下關區和鼓樓區還在明軍控製中,白崇禧仍然待在南岸,他他要最後一批撤離。

誰也拗不過他,所以他真的堅持到了最後。

渡江的時候,白崇禧向南遙望,心中猶如千鈞沉重,南京沒有守住,這是他一生最大的汙點!

踏上北岸土地的第一時刻,他馬不停蹄地命令斷後部隊炸毀下關和鼓樓的江岸地區,並對一部分試圖渡江的日軍狠狠打擊。不得不,從崇禎時代由興國公鍾成一力主持修建、曆代不斷修繕完善的長江防線,最終在此時此刻大放異彩。

密密麻麻的炮台,各種遠程打擊武器,再加上得獨厚的長江塹,給了防守方最大的優勢,日軍想突破長江防線,可以難比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