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新年來臨(2 / 2)

損失慘重就不了,關鍵是士氣鬥誌並不是很高,從去年的十一月份開始,打到今年的新年開初,兩個月了,東南日軍甚至沒有掃清南京防線外圍陣地的守軍。圍攻南京的日軍有五十多萬,南京守軍則有正規部隊三十多萬,民兵部隊上百萬,本來就不好打,在經過兩個月地拉鋸戰後,宇垣一成不得不承認,想快拿下這座明帝國第二心髒的希望完全破滅了。

就在南京保衛戰進行到最慘烈的時候,宇垣一成終於受不了朝鮮半島的嚴寒氣候,將前線司令部從漢城搬到了浙江杭州,他覺得明國南方的氣適合養老。

一九三三年的最後兩個月,不僅僅是華北戰線沉寂和東南戰線熱鬧那麼簡單,“華夏共和國”也陷入了重重危機。這種危機既有內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我們還是先內部危機,這導致了內閣政府的第二次分裂。

當然,在“共和國政府”的權力架構中,並沒有帝製之下的內閣,汪兆銘親手導演了川康獨立的鬧劇,並讓內閣政府第一次分裂,囚禁林婉芸、顧維鈞、莊從詔等意見相左者,還軟禁了國會兩院的主要人物。“共和國”建立後,原大明財政部長汪兆銘高票當選國家總統,原大明工業部長孫科當選國家總理,兩人狼狽為奸,打壓異己,時刻準備著為日本太君獻上大片國土。

唯一讓二人心焦的是,太君始終打不過北京,不能接收他們手中的資源,急得他們每抓耳撓腮地坐立不安。

北京方麵做出反應後,新疆建設兵團應聲而動,十多萬裝備參差不齊和民兵差不多的建設兵團官兵從青海南下,一舉光複了康區,領兵大將莫存鋒就這樣帶著一群烏合之眾打到了西康省會康定城下,最終再也不能前進一步。兩個月的時間,受到氣、裝備、士氣、地形等諸多方麵的影響,新疆兵基本沒有什麼激情再打了,莫存鋒隻好選擇圍城,準備慢慢打。

另一方麵,德軍在重慶城下也沒有重大突破,由於重慶府還保留了古城牆,德軍攜帶的火炮又不多,古德裏安沒有選擇攻城,而是掃蕩外圍的村莊和鄉鎮,渝水和長江中下遊在部分心向大明的漁民支持下,德軍也可以暢通無阻。同樣受到了嚴寒氣的影響,德軍在去年的兩個月裏一直在城牆外圍進行規模地頻繁活動,但堅決不和叛軍生大規模衝突。

“共和國”兩條戰線都沒有危險警報,汪偽政府就放鬆了不少,汪兆銘和孫科對待政敵的手段更加殘酷,最終許多人看不下去,再加上一開始也是貪生怕死才被迫宣布和汪孫站在一起的,私下裏就開始暗暗聯絡外麵的明方人員,隨時準備反正。汪兆銘不是傻子,很快察覺了這些人的動作,他心裏那個氣啊,現在正是關鍵時刻,到底大明和日本誰王誰寇還沒有定論,但他清楚自己是不可能有回頭路的,所以他必須痛下辣手。

結果就是,這些準備反正的人大多數“意外”死亡。

下沒有不透風的牆,汪兆銘這麼做讓其他人更加心寒,最終自由黨內部分成兩派,表麵上一片親熱,暗地裏則是大加提防,絕對的貌合神離。

同樣是日本軍政府操縱的兩個傀儡政權,汪兆銘的日子不好過,溥儀的日子更不好過。

雖然貴為滿洲帝國的大皇帝,但溥儀也知道自己沒有絲毫權力,隻是一個可悲的傀儡而已。他本身不想當這個皇帝,但架不住威逼利誘,在滿蒙王公的一致決定下,不得不黃袍加身,登基稱帝。

他知道,大明方麵肯定會被深深激怒,不論這個皇位怎麼來的,不論他是怎麼樣不想當皇帝,等到明軍反攻東北大地,隻要被明軍捉住,下場肯定淒慘無比。

歎息一聲,溥儀走出宮門,抬頭迎著溫暖的陽光站立,心裏卻是無語凝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