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誌願出征(2 / 2)

德國,柏林。

由於時差的關係,東方處於黑夜,西方則是白。希特勒草草起床之後,召見了剛剛進入軍方決策層的古德裏安中將,相信稍稍了解曆史的人都知道這個名字,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閃擊英雄”,“閃擊戰”的開創者,閃擊波蘭是他一戰成名,從此名動下。

就在不久之前,古德裏安向希特勒展示了自己訓練的坦克部隊,當看到那些威武雄壯的鋼鐵洪流開過自己的麵前,希特勒興奮地:“這就是我想要的!”隨之,他任命這位裝甲戰才為裝甲兵總監。

本來古德裏安在這之後平步青雲,雖然在二戰中因為脾氣耿直最終失去了希特勒的信任,但他憑借自己完善的閃擊戰理論和璀璨耀眼的戰績成功躋身世界名將之列,整個二戰是他揮的最佳舞台。

如果僅看相貌,令人惋惜的是,古德裏安其貌不揚,而且和那些身材高大的日耳曼漢子不同,他還有點五短身材的意思,總而言之,就是外表形象實在有點對不起觀眾。不過,希特勒現在對這個軍方的後起之秀很是欣賞,他一開口就問:“親愛的海茵茨,我們遙遠的東方朋友內部又生變故了,你怎麼看?”

“閣下是不是想推遲派遣遠征軍去遠東的計劃?”古德裏安問,就在前幾,希特勒找他談過話,明確了要任命他為遠征軍統帥,到遙遠的東方征戰。

古德裏安不想去,他認為自己才剛剛開始裝甲集群的組建工作,萬事開頭難,還沒有理出一個完整的頭緒,去東方明顯會耽誤自己最熱愛的工作,甚至他還擔心丟掉工作崗位。希特勒則,由於《凡爾賽和約》的限製,德國6軍始終不能大手大腳地擴充,而以誌願軍形勢出征蒙古高原正是為了德國的未來,隻有重建一支精銳之師,才能在歐洲掌握更大的話語權,洗刷曾經的屈辱。

漸漸的,古德裏安被服了,他本就是一個軍人,軍人以服從命令為職,更何況去遠東征戰還可以積累豐富的作戰經驗,順便實驗他早就在心中醞釀的裝甲集群作戰,利用一場真正的戰爭磨礪軍隊,實驗理論,沒有比這更合適不過的了。再了,國家利益畢竟被放在第一位,他個人的榮辱得失並不會被看得多重,古德裏安是一個正直勇敢的軍人,最終他接受了遠東軍統帥的任命,甚至有點期待到東方打一場戰爭。

“不,不用推遲,我覺得還可以提前。”希特勒笑著,“我們的朋友正是需要幫助的時候,你不覺得雪中送炭比錦上添花好得多嗎?”

古德裏安道:“明國的確能打贏對日本的戰爭,但他們也會因此損耗過多的國力,再加上目前他們的皇帝失蹤、新皇即位根基不穩,內閣政府又離心離德據川康自立,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沒有外力,很難明國會不會就此分崩離析……”

希特勒心中有許多不能的秘密,就比如和明國那位失蹤的皇帝在中南海食堂的談話,隱晦地提及明德結盟,以明德在歐戰中齊心協作的戰鬥情誼,想再次攜手並不是不可能。如果明國能盡快從內戰和戰爭的泥沼中走出來,對於德國來,未嚐不是一件好事,畢竟明德相距萬裏之遙,並沒有利害關係。

德國第一批誌願軍,共計十萬人,最終踏上了運兵船,將通過地中海,穿過蘇伊士運河到達紅海,最後從紅海進入印度洋,最終穿過馬六甲海峽,在大明帝國新獲得的海外領地蘇門答臘島索圖蘭港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