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兵不厭詐(2 / 2)

“另外,東南戰線烽火連,最高統帥部也決定派遣在南京坐鎮的何正清將軍協助白健生,盡量將日寇擋在長江以南。”劉誠誌又出了一個秘密。

這下衛戴二人更是無言了,何泰安是6軍中將,南方戰區總司令,大權在握,起初不用他作為東南戰線總司令就是因為在對荷作戰中下了錯誤命令。在薑玉貞將軍殉國後,最高統帥部亦是寧願用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白崇禧獨當一麵,也沒有讓何泰安上位。

陛下這是要幹什麼,新官上任三把火?衛立煌想著,何泰安協助白崇禧,毫無疑問白要靠邊站,張自忠和饒國華到了西山指揮部,毫無疑問劉誠誌、戴安瀾和他都得一邊涼快去,這是皇帝要徹底掌控軍隊的前奏嗎?

“張總和饒總來西山,最高統帥部就剩下王總了。”戴安瀾地。

隨著遷都決定公布下,北京守軍士氣不可避免地低落,這時候張自忠、饒國華站出來倒是可以提升士氣鬥誌,哪怕有架空劉誠誌的意思在裏麵。行政機關6續遷出北京,遷往長安,內閣和國會的官員該走的也走得差不多了,以前皇帝還要象征性的征求文人意見,這下一點也不用了,憑借軍方的支持,皇帝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再沒有任何力量能製約皇權。

“都別胡思亂想了,北方戰區有張成武將軍在銀川坐鎮,西域戰區有齊振聲將軍在迪化坐鎮,那些地方不用擔心,鬼子就是兵將,一時間也不可能打到那麼遠的地方。”劉誠誌給兩個手下打氣,“南方軍事重鎮不計其數,鬼子一個個打過去還不知道猴年馬月的事情,我們的主要精力還是要放在華北戰線,守住北京,一切都好,守不住北京,我們就是千古罪人!”

遷安區,方先覺大校頂在了第一線,由於第七十九師屬於第十八集團軍,他不能帶出來,戴安瀾將他要過來後,給了他兩個師指揮。這次,他主動請纓,在遷安區抵擋日軍突圍,這裏有兩個主力集團軍,一個新編集團軍,其餘的都是沒有完整編製的民兵部隊,加起來的兵力足有三十多萬。

民兵沒有主戰裝備,所以主動進攻不是明智之舉,還是打防禦戰最劃算。方先覺率領的是兩個主力師,是機械化程度較高的部隊,相較於輕步師、突步師、山地師、特種部隊等步兵編製來,機步師的最大特點是行軍迅,打防禦戰還是輕步師比較好。但遷安守軍麵臨的不僅有向北突圍的敵人,還有從秦皇島方向救援的日軍部隊,相當於腹背受敵,一旦實在圍困不住,最終還是要撤退的,機步師是最佳選擇。

在機步師的配置中,裝甲車是一定要裝備的,在明軍各類部隊中,就有獨立的裝甲師和裝甲旅,這是保障行軍度的前提條件。方先覺站在了戰火紛飛的前線,如果讓曆史重演一次,他能夠堅守一切嗎?

前世在艱苦的條件下,外無援軍,彈盡糧絕,衡陽保衛戰中指揮國民革命軍第十軍麵對日軍重兵圍攻,堅持防守四十七日,最終為了殘存官兵的性命向日軍繳械投降。對於已經堅持了四十幾,又是在援軍糧食都沒了的情況下投降的方將軍,後人是沒有理由再苛求什麼的,盡管投降日軍是他一生的汙點。

或許,這就是東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中國人的思維裏,有斷頭的英雄,沒有屈膝投降的將軍;東方軍隊往往不會輕易投降,而西方軍隊則“惜命”得多,在走投無路地情況下,不僅是指揮官,其國內政府和民眾也是允許其投降的。

注:對於方先覺將軍,後人真是沒什麼好苛責的,換位思考一下,你能在艱苦的環境下堅持那麼多嗎?你真的能從容就義嗎?嘴炮誰都會,關鍵是你有沒有勇氣走向命中注定的斷頭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