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糧食缺口必須由國內自行解決?”
劉誠誌沉重地點點頭,將煙蒂按熄在煙灰缸,:“大明有七億人口,農民占了大多數,而且四川盆地,華北平原,江南水鄉,都是產糧重地,隻要農民的種地熱情被激出來,我們再勒緊褲腰帶撐一段時期,糧食缺口將像傷口一樣自然愈合,甚至還將留有餘地,為以後數年的持久戰提供儲備糧。”
朱清嚴想起來了,又遞了一根煙過去,:“我記得當初洪總理就因為糧食問題開了好幾的會議專門討論,最後製訂一係列鼓勵農民種地的相關政策,難道沒有收到效果嗎?還是底下的人陽奉陰違?”
“怎麼呢?大明的官員啊……”劉誠誌點燃了香煙,苦笑更甚,“洪總理製訂的政策中有一條是最關鍵的,那就是土地私有,這是為了給農民一個需要守護的東西,文化程度不高的農民可以不為國家出力,但一定會為了保衛自己的利益奮起抗爭,這就是頒布土地私有法令的最根本目的,當時我沒在金龍總部開會,張部長可以詳細一會議情況。”
張自忠歎道:“那幾一直在爭吵中度過,土地私有從新明國改革之初吵到現在,可以爭論不休,主要是觸犯了全下地主豪紳的根本利益,而且間接波及到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大量官員,所以哪怕佑皇帝挾改革之威,和張輔通力合作,也不得不向朝野上的反對派妥協。這次明日戰爭稍有不慎就會導致亡國,洪總理動用了總理才有的一票否決權,強行通過了土地私有的法案,其實又是在做無用功!”
朱清嚴道:“難道總理令出不了國會大樓?”
“那倒不至於,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那些國家的蠹蟲別的本事不行,弄虛作假欺上瞞下還是很有一套的,土地私有完全落不到實處……”
“不用了,其實根本的根本還在於我們本身的政治製度,以及文人愛財,武人倒是不怎麼怕死,但武人不能治國,治理國家又必須依靠文人!”朱清嚴總算自己繞了回來,“惡性循環,如何讓它走上良性軌道,恐怕我們這一代都完不成改革,若是拖到下一代,積重難返,別改革了,能保住國家主權的完整就不錯了。不管怎麼,糧食缺口是真實存在的,國外買不到糧食,那就自己解決,土地私有必須貫徹落實!”
四人相對沉默,劉誠誌起身道:“陛下,我支持你的一切做法,軍隊的糧食頂多能支持到上半年結束,否則全軍都得餓肚皮,若是再不激農民的種地熱情,單憑這一季度收上來的糧食,我們能撐到年底就得耗光。陛下,時不我待,我們沒時間了!”
他的眼中一片晶瑩,忽然衝皇帝敬了一個軍禮,朱清嚴重重地一點頭道:“我明白了,我不會讓將軍失望的,更不會讓下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