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民意可欺(2 / 2)

選舉現場在鬆本樓舉行,選舉完畢還可以就地進餐,在選舉現場,朱清嚴本來是和犬養毅有一搭沒一搭地商討某些事,就比如大明援助日本之後,對於旅順口慘案的受害家屬賠償,這些錢大明政府會出的,但在名義上,會悄悄放出消息,是日本方麵出的;而葫蘆島在大明向日本投入大量援助的兩個月內,關東軍必須退出,由明軍接收該地區,這一點不能打一毛錢的折扣。

雖然大明皇帝沒有了實權,但在一些已知政策的框架內,朱清嚴還是有權力代表國家做出承諾的。

這一次選舉雖然是黨派的選舉,但競爭卻很激烈,朱清嚴不知不覺間放棄了和日本相的談話,轉而感歎:如果大明百姓也有這麼高的思想覺悟,也不至於老被官員欺負,帝國政府每年投下去的教育經費數以千萬計,就在前兩年開始實行六年免費義務教育,然而,知識可以在短時間內增長,但思想的轉變卻不是那麼容易。

譬如美國開國之初,美國人民也不知道手中的選票有什麼用,對選票根本不怎麼重視,純屬廢紙一張。然而,半個世紀過後,美國人總算認清了選票的作用,懂得用選票為自己爭取利益,監督官員;而大明雖然進行了維新變法,三十多年的改革讓大多數民眾過上了富裕生活,但在民主和法治兩方麵,依然做得不夠徹底。

一方麵是華夏幾千年的傳統思想“官本位”在作怪,一方麵,則是變法還沒有深入人心。的不客氣一點,就是民意可欺,上麵的領導讓你幹什麼,你個老百姓還能抵抗不成?自古有言:民不與官鬥。

譬如選舉,給選民了一張選票,而且給你指明在哪個名字上畫勾,你敢不畫這個名字嗎?你還想不想混了?

民意可欺,如果人民的思想真正脫胎換骨,不再從骨子裏有“民怕官”的思想,大明的變法就真的修成了正果;民主不是沒有用,是的,民主不能當飯吃,但它可以讓占據華夏大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農民挺直腰板,站在陽光下,敢於為自己的切身利益努力爭取,而不是當一個政權的犧牲品和木偶傀儡。

日本黨派的民主選舉,深深刺激了朱清嚴,他想起了原本曆史上的一則故事:明治二十四年(公元一**一年)五月十一日,在日本滋賀縣大津,萬頭攢動,彩旗飄飄,鮮花招展,準備迎接尊貴國賓的到來。二十三歲的俄羅斯帝國皇太子尼古拉親王,剛剛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出席了西伯利亞大鐵路的開工儀式,便風塵仆仆,訪問日本。

先介紹一下一**一年俄國的狀態,清英第二次鴉片戰爭在一八六零年結束,在這場戰爭中,沙俄趁火打劫,從清帝國手裏割走了近一百六十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從而擴張成為世界上版圖最大的國家,此時的俄國皇帝是亞曆山大二世。在一八八一年三月十三日,亞曆山大二世在彼得堡遇刺身亡,被民粹黨員的一顆炸彈炸死。

皇位由他的次子繼承,史稱亞曆山大三世,在位十三年,於一**四年去世。在其執政的十三年期間,是俄國大踏步邁向工業化的時代,對於東亞的日本來,這是一個龐然大物,俄國皇太子在日本被刺事件,正是在這一背景之下生的。

日本政府不敢怠慢,多年來兩國關係一直緊張微妙,正愁無法改善。此番賜良機,日本政府決定以最高規格接待,希望借此契機,化敵為友。

日本官方特意派出二十多位官員專程到長崎港,為尼古拉太子接風洗塵。港內商船一律不準停泊,其餘艦船均需高懸帝俄國旗以示歡迎,為保障皇太子的人身安全,日本政府加強警力,嚴加防範。日本外交大臣青木周藏與俄國駐日大使約定,萬一生暗殺行刺事件,將按照日本刑法第一百一十六條“加害皇室罪”,處以行刺者死刑,決不寬貸。